浙江蓝鸿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108
摘要:为了贯彻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美丽乡村成了有关部门需要重点探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乡规划设计视角出发,首先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进行详细阐述,进而针对当前我国美丽乡村规划中陷入的困境及解决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目标;解决路径
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导致城乡差距不断增大。传统模式下的乡村建设已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当前如何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现阶段的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1美丽乡村规划的目标
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应以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为行动指南。科学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有助于我国农村发展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基础的提升。美丽乡村规划目标主要包括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文化目标。就经济目标而言,长期以来,国家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活力,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以及精准扶贫战略,因此,美丽乡村经济目标的有效实现应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为基础,各地区需要整合乡村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就生态目标而言,国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已成为美丽乡村规划推进的基本导责,在美丽乡村规划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应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工程,全面优化乡村环境;就文化目标而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乡村地域文化,呈现人文、自然有机相生的地域环境,实现历史文化的延绵和传承。
2城乡规划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窘境
2.1整体规划意识欠缺,落地操作性不强
城乡规划工作中政府起主导作用,而部分政府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工作时缺乏整体规划观念,没有对当地乡村特色进行综合分析,亦未采纳村民的意见和后续的投资建设问题,导致建设规划过空过大,落地性不强,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不和谐事件,再一次制约规划工作的开展。更有情节严重者,甚至直接跳过规划设计层面,出现严重的碎片化建设行为,即想到哪做到哪,导致美丽乡村建设的混乱不堪和不成章法,造成大量资源、资金浪费。
2.2乡村建设千篇一律,主题特色不凸显
在乡村建设中很多区域的工程建设都盲目效仿、抄袭城市或周边乡村风格,忽视了对乡村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使得乡村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效果,失去了原乡的韵味,主题特色不凸显。此外,建筑设计或改造不合理,在乡村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切实的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风格以及生活习惯等有全面的掌握,很多建筑存在不合理性,过分注重乡村民居的美观性,忽视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缺少传统建筑元素的保留与利用。部分乡村甚至攀比风盛行现象,高楼层出不穷,或体量过大,既导致土地资源滥用,有破坏乡村风貌。
2.3 仅停留在人居环境整治层面,乡村产业活力不足
目前美丽乡村规划多停留在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具体体现在,脏乱差整治、道路交通、基础管线、建筑立面改造、村庄绿化景观等,而忽视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培育。“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产业是乡村赖以发展的基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真正实现产业兴旺,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
2.4 只注重眼前效益,忽略长远发展
由于部分美丽乡村建设者在前期城乡规划时,一张蓝图没有绘到底,没有协调好短期成果及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部分乡村只制定了短期乡村建设的规划,只注重眼前的成果和效益,却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与矛盾,导致很多乡村建设项目虽然短期有一定的成效,但后续发展因为资金困难或村民矛盾等问题,而难以推进,造成了土地、资金的浪费。
3城乡规划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问题的解决路径
3.1 科学合理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防止盲目开发和碎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应注重针对性、统筹性、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充分统筹资源环境、历史文化、基础设施、产业现状、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多方面因素,强化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多规合一,做到“一张蓝图、一套规划”,一次性解决规划落地难,各类规划内容冲突,近远期衔接不当,资金不足、主体利益矛盾等突出问题。
3.2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凸显乡村特色和主题
打造乡情,从文化传统入手。广大农村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时,需要最大化维持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得文化遗产成为乡村文化的特色。同时可充分提取乡情、乡音、乡愁等文化元素,植入到乡村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实现文化的活化利用和传承,凸显乡村韵味和主题特色,打造一村一品。
3.3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兴产业业态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在扩大农业种养殖产业规模的同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生产和发展渠道,并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除此之外,还应当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促进乡村生产现代化、科技化、智慧化。同时整合乡村特色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主要体现在:餐饮、农家乐、民宿、民俗文化、乡村娱乐等,实现农旅融合,进而带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3.4拓展乡村建设投融资渠道,保障后续资金供应,
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积极做好融资分析,选择多元化的乡村建设融资渠道,为美丽乡村建设长期推进提供强大的资金驱动力。乡村建设管理人员要跳出“坐等政府掏钱”的传统思维,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与城乡建设补贴结合起来为乡村建设提供新鲜资金。同时做好分期投资计划,防止盲目投资,造成基金链断裂或资本浪费。
3.5 落实多元主体参与,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也不只是村民的事。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当然主体,除此之外,还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应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吸纳资金、土地、人才,凝聚乡村振兴合力,绘就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
结语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各级政府、村民和企业共同努力。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现状,掌握地区的人文主义元素,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推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昌森,张震,董文静,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13):97-101.
[2]谢臻,张凤荣,陈松林,等.中国乡村振兴要素识别与发展类型诊断:基于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信息挖掘分析[J].资源科学,2019(6):1048-1058.
[3]杨园争.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与突围:以H省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37-144.
[4]徐翠婷.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索[J].河南农业,2020(29):59-60.
[5]杨凯波.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探析———以扬州市大同村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19):185-187.
[6]庄飞.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7):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