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张翔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张翔 李慧芳
[导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京九路质检中心  河南信阳  465550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规划变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的城乡规划不仅要注重规划后的经济效应,还要考虑规划后的生态效应。生态建筑实质上可以满足国家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谓的生态建筑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建造中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建筑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保障生态平衡。将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上进行应用,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有限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运用
        1生态美学
        1.1生态美学的理念
        生态美学即将生态学与美学有机结合起来,较早以“生态美学”为标题的著作发表于1972年。生态学是1866年由德国生物家海克尔提出的,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的。在信息产业主导的信息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明确了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物质文明发展的决心,生态美学就此产生。此后,人们致力于将生态美学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2生态美学与建筑设计
        建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将生态美学引入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形成的过程包括设计、建造等环节,建筑是否具备生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考虑选用材料的生态性,在设计建筑的结构时,同样要注重生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建筑的生态美学,将自然形态引入建筑、采用模块化的手段开展设计就显得较为重要。
        2城乡规划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城乡规划设计中,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应用的时候,应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确保城乡规划设计质量。首先,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城乡规划设计中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应用的时候,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平衡、协调与统一。一方面,城乡规划设计中应做到统筹兼顾,在实现生态目标的同时,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城乡规划设计中,应注意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减少人类活动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将城乡规划设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其次,应遵循节能的原则,城乡规划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对各种能源、各种资源的消耗。在进行建筑建设的时候,应尽量使用生态型、环保型的材料,减少对有毒有害、污染严重材料的使用,并要加大对可循环利用材料的使用及再次回收利用,从而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或者是在建筑的空调系统、电气系统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应用,加大对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型能源的应用,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最后,应遵循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具体来说便是,城乡规划设计中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应用的时候,不可盲目追求低能耗、低污染而忽略成本问题。
        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城乡规划建设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实现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现阶段,城乡规划设计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例如建筑领域中,一些不法分子为谋求更高的利益,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是使用不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的材料,不仅影响着建筑建设质量,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些危害,甚至引发住房安全问题,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面对这样的情况,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引进绿色、环保理念,积极推进生态建筑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安全的、健康的生活环境。


        4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应用的改进方法
        4.1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
        生态建筑设计要想在城乡规划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相关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设计人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生态意识,在设计中才会注重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考察,才能够结合实际的建筑环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是保障城乡建设生态化、环保化的前提。因此,在改进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效果时要着重注意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
        1)对设计人员开展生态教育,生态教育中教导设计人员了解当前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了解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和危害,引导设计人员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学习生态建筑设计知识,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生态建筑培训,在不断的学习中加强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
        3)在工作中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的相关制度,针对生态建筑设计制定标准用以检测设计方案是否满足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生态建筑方案在应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建立相关的防范措施和惩罚制度,用以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
        4.2提高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匹配度
        设计的实践结果是检验设计理论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惟一标准。要提高设计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设计之前、设计之时都需要对设计中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生态建筑设计也是如此。许多建筑设计的理论看起来是相当完美的,但在应用中却不能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性,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和实践不足所致。要提高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匹配度,需要做到以下2点。
        1)在设计中,要结合建筑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设计,考察生态环境时要具体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等对区域建筑的影响以及建设施工过程的施工活动对这些资源的影响,在设计上减少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同时,要注重考察该区域的生物资源和能源的分布状况,避免建造中生物物种受到迫害、避免因开采不当使能源遭到损害。
        2)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在材料的选择上都要注重是否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3合理利用新技术
        建筑行业一直是资源消耗比较多、消耗速度比较快的一个行业,在应用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建筑人员合理使用新技术。例如,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砖石,现代化的建筑材料相对来说比较轻薄环保,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生态建设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再比如,通过使用生物能、风能进行发电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的污染。新技术的合理使用对生态建筑建设来说是节约成本、控制污染、降低能耗的好方法,在实践中应当积极推广。
        结束语
        对于每个时代而言,建筑都是必要的存在。将模块化理念与自然形态融入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建筑的原有看法,将自然形态运用于建筑,可以使建筑形态变得多样。自然形态本身的材质、色彩等,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设计师基于对模块化的考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建筑的建造周期,凸显生态和谐的时代主题。模块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装配式和拼接式,其结构的安全问题还有待有关人员研究。因此,在应用模块化概念和自然形态时,设计师要因地制宜,让建筑散发自然气息。
        参考文献:
        [1]吴亦寒,李若辉.基于绿色设计理念的产品包装设计[J].艺海,2020(4):92-93.
        [2]王玮,吴智慧.从过度装饰下的产品包装看日本包装创意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24):8-11,24.
        [3]程相占.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J].学术研究,2013(1):122-131,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