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斌
福建省平潭城东小学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很多教师只注重讲授英语基础知识与阅读等基础性内容,忽略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成长不利。文章重点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全新的教育启示。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小学英语;
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阅读思维品质的提升更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与用心培养。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材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语感;要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培养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教材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本文将重点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
一、强化观察力培养,展开丰富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正在发展,认知正处于二元结构。因此,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单纯的文本阅读不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理解的疲倦感。教材中往往会配上相应的插图来帮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由图到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的文字来说,插图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文本信息,也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并且小学生会对图画表现出极大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猜想故事情节与结果。插图会向学生传达一定的故事信息。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引导他们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看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猜想文本内容,实现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然后再阅读文本内容,两相验证,实现从图画到文字内容的转变。这样,学生能够从插图中获取信息,从而逐步发展思维品质。
比如学习?After school中,教师鼓励学生先观察插图,提问:“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story from the picture?”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后回答:“Maybe it's about sports.”教师又问:“Why do you think so?”“Why does the little girl in the second picture carry her schoolbag?What circumstances do you carry it?”教师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对文本内容产生探究阅读的欲望,先抑后扬。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在阅读思考分析中纠正了自己之前的认知错误,回答出与文本相关联的内容。
插图就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观察插图,并基于故事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画面到文本,激发了阅读兴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二、开展合作探究,发展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指示,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小组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许多英语教师都会利用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期望学生在合作中锻炼思维品质。在以往,小学英语教师很难给予每个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想法,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严谨思维。所以,英语教师应当加强对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视,利用合作平台为学生创建发展思维品质的机会。
合作学习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碰撞思维的平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教学重点,用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阅读任务,激发学生思考
思维源于问题,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方式。在过去,小学英语教师往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方法看似能节约教学时间,却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这种方式也会占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热情。而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
鉴于此,教师需要立足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思考,形成英语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Story time”的话题内容为学生设计阅读任务,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和城市卫生相关的信息资料,如城市污染源、污染现象以及污染途径等等。还可以针对阅读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解决:“Who makes our city dirty?”“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Who makes our city clean?”“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除此以外,复述课文也可以作为一种阅读任务。接着,教师为学生分组,允许小组自由选择上述学习任务。在小组互动中,学生围绕城市卫生话题畅所欲言,不仅进一步扩宽了阅读视野,而且可以深化对文本的解读,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阅读任务。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深刻思维,从而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
四、多维透视文本,发展深刻思维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且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关注课文中的核心信息,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语篇内容。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语篇框架,进一步理清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薄弱,阅读经验相对欠缺,当教师直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时,很难收获理想的教学结果。思维导图是一种对抽象思维进行整理的工具,能够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散乱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实现“一点多思”,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发散。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考。
例如在学习?How are you?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Story time”的内容,关注其中的核心信息,引导学生一同完成思维导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1)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2)What did he do in the school?(3)What does he feel about it?(4)What does his parents say to him?(5)What can we do for?Liu Tao?”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作一个递进式的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此一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五、带着问题阅读,培养思维品质
在小学英语阅读理解中,最有效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鼓励他们在阅读中寻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即边阅读边思考,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比如在A new student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文本内容预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内容的过程中边思考边寻求答案。“Story time”的具体情节是讲述Yang Ling带领新同学Nancy参观校园的故事,教师预设了“Who introduced the new classmate to Yang Ling?”“Is there a computer classroom in the school?”等问题。很显然,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就能探寻到答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一方面能更专心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另一方面能在阅读中探寻到问题的答案,无形中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在回答问题阶段,学生需要回忆、判断、思考,对故事内容再次进行剖析,发展思维品质。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文本分析能力,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会提炼文章的核心信息,从而为思维品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碧惠.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思维[J].读书文摘,2016(06):150.
[2]魏彩萍.创设情趣课堂促进小学英语教学[J].名师在线,2019(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