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难以发挥出成本控制工作应有的作用,对制造企业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些阻碍。目前,部分制造企业逐渐认识到了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成本控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成本控制工作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工作需进一步改进。这种情况下,对新时期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要点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精益生产;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应用
1 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货成本问题
在零库存模式下,缺货状况的发生概率随之提升,缺货成本指的是由于库存量不足而导致的企业成本流失情况,其中包括原材料供应不足及产品库存量不足而导致货物发出延迟及销售机遇流失等问题。由于精益生产管理下,其认为安全库存属于成本浪费,所以库存不足情况的发生概率比较高,看板质量属于精益生产进行采购、制作及销售的主要形式,所以各个步骤必须依据一定的规定完成,这就需要供应商能与生产企业之间密切联系,以确保原材料质量、性质及生产数量的合理性。但是一旦零库存情况发生,企业会丧失最佳销售机遇、流失客户、损伤企业商誉形象,由于缺货成本的存在,将直接影响订货费用,还会对存储费用产生不利影响,缺货所导致的制造业损失无法弥补。在精益生产模式下,采用适时存货制度进行干预,其可对成品及原材料的库存量进行缩减,降低生产线及产品供应链上的浪费情况,可从顾客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制造业生产产品的制造、销售,以实现缩减管理及供应费用的目的。这一方式所节约的资金比较多,可缩减库存资金的占用量,减少材料浪费,节约成本,减少管理费用和存储费用,促进生产质量的提升。但是零存货模式的存在,未满足传统经济订购中的需求量固定、价格明确及订货前了解情况等前提,由于这一模式认为市场及政府政策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不能采用这些理想化的前提进行干预,所以缺货情况并不能排除。
1.2 目标偏差问题
当前,市场不断变化,目标偏差问题时有发生,精益生产形式应用的目标成本管理形式属于预算管理的一种,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开展成本预算及决策,并对目标成本进行测定,以此开展成本管理,对目标成本开展分解、控制、考核及评估。精益生产形式大都依靠预算对目标实施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可对成本投入及企业资金流动、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把控,所以受到市场环境影响及资源问题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目标偏差的发生率,加剧企业管理难度。
1.3 质量成本
若是忽视质量问题,将直接导致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在开展精益生产过程中,零库存模式的应用,与供应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供应商必须对产品的零部件进行深入了解,但是一旦原有供应商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就必须增加新的供应商,若是缺少对新供应商了解,又不能对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造成质量成本的产生。质量成本是进行精益生产企业应当格外注意的问题,不管企业处于发展的何种阶段,都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1.4 成本核算方法不够合理
精益生产模式的特点决定了成本管理模式的复杂性,企业进行精益生产方式的引入需要长期的过程,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构建起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资金投入的同时,还需要企业通过实践进行优化改进。同时,我国加工型企业所需高科技水平的设备和中间投入都需要通过进口渠道获得,企业通常忽略对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和预算,企业只需按照指令进行生产任务。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偏重对成本的事前事后控制、归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对生产步骤的动因无法进行检测,对产品生产的环节无法进行准确评估,无法应用于精益生产方式。
2 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对策
2.1 结合现代信息化,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信息时代的到来催促着企业必须进行转型,以适应现代市场。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必须基于自身发展情况引入相应的信息管理核算系统,如ERP系统的应用,对于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可以建设自身的会计系统,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方向贴合,不断的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例如为加强物料规范化管理,向生产部门提供准确、及时、高效、迅速的物料配送,引入WMS仓库管理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使仓库对物料实现库位化管理,改变以往仓管员凭经验配货为按PBOM标注的库位配货,以实现物料精准配货;实现物料扫码出入库,实时查询与获取物料出入库数据,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充分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使得货物管理条理清晰;自动计算与统计物料库存周期,对于超期存放物料实现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减少各种损失。WMS仓库管理系统的共享,采购部可及时获取物料的库存情况,及时向供应商下达采购指令,以避免因缺料而影响生产。WMS仓库管理系统与ERP系统无缝对接,使财务部及时监控物料存量,控制库存总额,减少备货量,提高货物转存效率,以实现将“物料备至供应商的管理理念”,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其次,随着现代网络营销手段的扩充,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开产品生产过程,在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赖感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的利润。最后,还可以将系统运行的结果与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好精益成本管理工作。
2.2 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制造企业要力争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努力完善成本控制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运行,將成本控制理念深刻地植入员工内心,将其成为员工的习惯。企业的管理层要起到带头作用,要以身作则,发挥领导作用。员工的最终需求是自我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这也是企业建立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这种控制机制不仅代价最低,而且是降低成本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改变了之前单纯依靠惩罚奖励的外在约束和激励机制,转为依靠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2.3 加强交付、安装调试、售后等过程成本控制
制造企业在交付、安装调试、售后等环节也会发生较高比例的与产品相关的成本费用,财务在计算产品边际贡献额时,将交付成本中的运输成本、安装调试成本、售后维护成本作为变动费用,纳入边际贡献额的计算,有助于真实反映企业产品的盈利水平。产品在交付时,合理安排发货,可以有效运输成本。但若生产部门未将产品齐套生产出,交付部门因客户需要,已采用未齐套产品发货,由分批发货导致的运输成本上升,将会降低产品的边际贡献额。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避免资金的浪费,为制造企业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进而扩大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制造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水平较低,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阻碍。针对这种情况,制造企业应明确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及必要性,提高成本控制意识,革新成本控制手段,规范成本控制工作,进而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水平,实现制造企业在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赟.浅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6):72-73.
[2]陈红芬.我国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