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三班中学
摘要: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绝大多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也都仅仅局限于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经过亲身体验,感知道德意识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体会到法治对于社会和人的重要性,最终,通过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学习,提高初中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 道德 法治 体验式教学 角色
简单来说,体验式教学实质上就是指一种互动交往的教学形式。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当中,不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不难理解,这种变化是十分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因为新课标本身就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十分关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将体验式教学法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为此,本文会通过以下几点来叙述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营造体验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为体验性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教师先要针对教材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层次的调查和了解,以便从中挖掘出诸多有利信息,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重要根据。由于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材也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都是将教材作为有效根据,忽视了对其他信息内容的整合与运用。为了提升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教师需要在合理利用教材的同时引入校本内容,选取鲜活生动的现实案例,让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学生拥有更多加强体验的机会。教师需要把关注点放在分析学生兴趣爱好方面,注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适当的学习情境,特别是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再现生活案例,带给学生多元感官刺激。
例如,在教学《享受学习》这一课时,为了整合多元资源,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情景,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童年》这首经典音乐作品,并作出以下引导:这首歌曲反映童年时代的生活,其中也提及到学习话题,表明学习同样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个美好回忆。接下来我们就探究一下学习是苦还是乐,大家自己对学习的不同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把学生带入到了体验性情境当中,让学生在体验当中收获准确的认知和深刻的感悟。
二、体验式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是体验式教学的另一种主要手段。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都存有一定客观距离,尤其是涉及一些法律知识时,由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普遍欠缺法律观念,无法对于具体情景下的法律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因此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分析问题、理解问题,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隐私和隐私权”一课中,学生对于其定义和理解都有一定偏差,学生往往会认为隐私就是不能让人知道的秘密,这个理解从法治角度来说明显有偏颇。因此可以简单设置家庭情景,以学生最熟悉的“家长偷看学生日记”作为案例,先让学生演绎自己在家中是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教师再从学生演绎的各个环节展开分析。
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学生表现的非常投入,将父母对自己关心的情绪把控得非常到位,不乏有一些夸张的表演成分,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和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可以尽可能地将游戏环节设置在课堂中部或者后半部分,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产生基本理解后在进行演绎,这样学生或多或少会被教材中正确的知识所引导,而不是展现自己的固有思想观念。
三、组织课内外活动,体会道德与法治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应不局限于课内,也要延伸到课外。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组织相应的活动,再加上布置课外的家庭活动,让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内涵。课内活动,例如在“善用法律”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场景:学生甲在超市购买了未开封的食品,回到家后,发现食物已经在一个星期前过期了,学生家回到超市想要退回过期食物,却遭到了超市经理的拒绝。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甲是自认倒霉,还是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一话题,全班同学,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开始一场辩论会。由于初中生对法律的知识不是很了解,教师可以提前将民法的诉讼知识加以讲解,从而让学生知晓要采用哪种诉讼途径进行维权,遇到相应的问题,要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而校外活动,则需要教师提前与家长沟通,双方相互配合。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放学之后,亲自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顿简单的菜肴。通过这样简单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家长和学生的互动,沟通了父母子女的感情,使忙碌中的父母能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回归家庭,更主要的是,让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感受亲情的温度,树立孝敬父母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实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借助学生辩论方式,开展课堂体验式教学
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以实现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其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以借助辩论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
例如在“善用法律”教学时,设置如下场景,小明在学校值日擦日光灯时不慎摔伤致残,小明应该走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吗?以此设置一个辩论活动。但在具体进行辩论前需要向学生们讲述诉讼手段的三种类型。即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并让同学们大致了解其诉讼的范围。从而有效消除同学们一些错误的认知观念,同时通过辩论让同学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教会了同学们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此外,也可以选择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最新时事理论相结合作为辩论的内容,例如在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曾多次提出“国家安全观”这一理论思想,而这一理论思想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因此可以以“学生需要树立国家安全观吗”为辩题进行相应辩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树立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体验式教学的融入很好地打破了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更加生活化、细节化,将冗杂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生活案例,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准。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才会逐步提升,可见引入体验式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卢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体验式教学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21):138.
[2]裘高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J].教育,2018,(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