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市 22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迅速,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在我国的提出,装配式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已经出现了数量庞大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和技术,以及全新的建筑结构模式和体系。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本土化,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由于政府部门近年来针对“装配式建筑”出台的相关规定、方案,在政策支撑方面给予了装配式建设领域便利、广阔的发展条件、前景,使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收获到了诸多喜人的建设成就。然而,装配式建筑在目前仍为较为新颖的新兴产业,装配式技术同样为前沿性施工工艺。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需面对大量施工挑战,可造成最终建设成效与预期设想存在明显差异。对此,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完善、更新装配式技术,逐一攻克工程施工考验、难题。强调工程建设中的工艺技术操作标准,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可在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的顺利竣工。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模数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预制厂的工业化生产,运输至现场装配式的施工,在建造的过程运用信息管理技术,体现了建筑工业化。(1)在对建筑结构拆分、拼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数制对构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工业的批量化生产,从而降低构件的施工成本。(2)在预制厂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工生产构件,由于构件的生产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构件的尺寸精度控制在毫米的误差,构件的强度高,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建造的成本。(3)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起重机械的吊装、拼接形成整体。无需现场养护,施工速度快;构件尺寸精度高,墙体的垂直度和板的平整度高;减少了现场的现浇工程量,对环境的影响小,实现了环保的条件;现场施工人员少,提高了人工的工作效率。(4)运用BIM等信息管理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增加参与单位的沟通和信息共享,避免管线布置不合理等建造问题的出现,实现了科学建造的目标。
2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关键技术
2.1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整体流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生产流程大体上和整体式混凝土构件一样,主要包含构件生产、运输、堆放、吊装、浇筑等,不同点可能在于在浇筑的过程中其先后浇筑方式不一样,同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施工准备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按照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以及编制施工方案,因为每个施工环节都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编制不同的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混凝土试件的堆放、运输、吊装、安装、连等主要步骤,在正式施工时,还应该进行安装性试验,并针对安装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按照施工方案对试件的吊装设计进行优化,并根据施工项目的场地周边环境以及施工特点,选取合适的起重机吊装设备,吊装设备在进行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有施工证件,比如说设备制造许可证以及产品合格证等。
2.3构件的运输以及堆放
下面将重点说下一下试件整体的运输以及堆放,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在运输时,一定要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时的75%左右,在运输之前,一定要确保对整体的运输方案有所了解,主要包含整体运输方案、运输场地要求、运输线路以及固定要求等,并辅以一定的运输防护措施,确保预制装配式构件在运输过程中构件完整、不出现强度损失等,此外,选用的运输设备一般应该是专用托架,并用专门的绑扎丝将试件和托架绑扎完整,确保其完整性。如果遇到较大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不便于运输以及堆放,那么选取的堆放场地应该保证平整、宽阔,具备更加完整的排水措施,提高质量保护,同时还应该根据构件的规格、种类以及受压状态,进行分开堆放,尽量避免出现多层的堆放,这样会造成强度折减,其次,其存放的方向、位置也应该保证不同。堆放时,为了确保之后的吊装方便,在底层,构件和地面之间应该堆放垫块,垫块上下应该平整,并且上下应该对期,确保其稳定性,同时也能够确保构件不至于受损。
3优化措施分析
3.1NPC工艺
一般来说,这种工艺在竖向填充墙和剪力墙中应用最多,而水平部件梁和板则采用叠合形式。具体来说,相邻部件是在竖向的部件中预留插筋进行连接,而位于上部的部件预留则是以金属锚固管道进行钢筋浆锚连接的形式,水平位置的部件采用现浇连接带和混凝土现浇连接的方式进行的。总体来看,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的NPC工艺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种技术中应用的结构部件通过全预制形式和叠合形式进行组装,最大程度削减现浇梁,装配率达90%。在这个过程中,施工现场需要留出一定数量的灌浆孔,为降低这些灌浆孔的灌浆难度,就需要对NPC工艺中的剪力墙竖向衔接方式进行优化,在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同时,减少工程的施工作业量。
3.2质量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项目确定的构件吊装问题、构件预制尺寸问题、节点连接处的质量问题和强度问题四类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1)在吊装之前制定吊装方案和吊装控制措施,按照预制构件选择合适的起重机械,对吊具工具进行进场检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的养护维修;在吊装过程中保证吊点与构件在同一垂直面上避免构件发生破环。(2)预制构件的质量是工程结构质量的决定因素,预制生产前,对施工原材料、模板、张拉设备进行抽样检验。预制生产时,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确保尺寸符合设计及技术规程的要求;钢筋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振捣要均匀,构件在规定的环境下养护不少于7天。预制构件完成后,对预制构件进行抽样检查,检查构件的外观尺寸。(3)在绑扎节点连接处钢筋之前,首先熟悉钢筋布置图纸,合理安排钢筋绑扎工序,并且按照预先设定的安装顺序和步骤进行钢筋绑扎;其次加强现场钢筋绑扎管理工作,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在浇筑节点连接处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振捣混凝土的振动均匀,震动棒宜选择体积小,易插入的类型规格。
3.3管理措施
一方面,应提升工作人员管理强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设计、技术、施工等部门人员强化管控,确定其持有基本的相关职业从事资格;另一方面,需加强建材、构件的评定、检验。应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预制构件等核心原料、机具、部件的质量规格、运转性能着重把控,使其可在施工中多角度发挥自体优势效用,增长工程施工整体成效。此外,还应注重机械仪器的日常管理,需对其定期检修、保养、维护,增强设备使用实效性,间接保障工作人员施工安全。
4结语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这项技术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我国房屋建筑质量和建设水平,推动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时,使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效率,并且还能够很好地实现绿色发展的目的,这是如今建设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博.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4):170.
[2]雷兆吉.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0(17):64,66.
[3]钱冬富.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