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 穆晓静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穆晓静
[导读] 摘要:工程造价是对于一项建筑工程全过程所需费用进行预算、控制与管理,进而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与超预算的问题。
        身份证号码:12022119930604XXXX
        摘要:工程造价是对于一项建筑工程全过程所需费用进行预算、控制与管理,进而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与超预算的问题。在新形势与政策下,国家对于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要求更为严格,精算工程造价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精细化管理工程造价,我们引入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形式,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减少预算中的资金浪费。
        关键词:BIM;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1.什么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1.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建筑企业将工程造价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建筑阶段之中,以“精、准、细”为基本原则,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所需造价资金的管理[1]。在全过程的工程之中,结合各项资源,人力物力等降低工程成本,避免“三超”(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现象。
        1.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分为8个步骤对应5个阶段,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发包合同价、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就是确认每部分项目的造价是否合理,是否超出预算,是否还具有优化的空间。在工程中,要根据全工程中所有具有关联性的项目进行造价预算,使造价更加的精准。工程造价的精细化要求多次反复的进行,细化造价工作的计算对象,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进行概算,精算工程项目所需原料资金、人力资金和器械资金,将造价计算结果合理地降到最低,并且不影响建造。
        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前期预测准确度较低。在前期决策阶段,由于信息准备不充分及专业人才的匮乏,多数建筑单位不具备构建项目虚拟模型的能力,导致投资估算的工作人员无法有效掌握项目的相关信息,对项目的理解不到位,在决策阶段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加大了项目的投资成本,前期预测不准确也导致施工中返工的现象频发,建筑单位遭遇索赔的问题,延缓了建筑项目的进度,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2参与方数据变化较快。在进行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由于参与方过多,其提供的数据变化较快,因此,在同一阶段想实现数据共享十分困难。在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汇总时,各参与方的数据不统一,造成设计预算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设计方案的价值偏低,汇总信息到施工阶段后才能发现产生的错误信息,严重增加了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难度,对项目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2.3信息处理速度较慢。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过程中,由于清单中信息容量大,而当前在数据处理方面仍由人工进行,因此,导致信息处理速度迟缓,并且降低数据的准确性,也加大设计概算的难度。在实际施工阶段,由于现场环境复杂,信息透明地低,加大了工程造价的管理难度,延缓了施工的进度,精细化管理难以实行,影响工程造价的管理质量。建筑企业项目工程周期长,将项目进行阶段式划分易造成各阶段信息传递失真,导致各参与主体重复收集、处理信息,增加工作量,错误信息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及反馈,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实现良好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3.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措施
        3.1做好对企业人员的引导和教育。对企业人员的引导和教育,关键要提高他们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认识水平,明确自己的工作态度。所谓成本意识,指的是节约成本和控制成本的理念。

控制成本,目的在于将成本控制在很低的一个范围内,能够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需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成本核算与精细化管理意识。
        3.2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分层考核体系。在一个企业里,部门与层次之间要做到相互监督、合作,确保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一定要严格考核相关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相应材料费用的投入情况,这可作为衡量部门任务完成情况指标,要做到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来实施分层考核、多级考核等,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有效控制成本。
        3.3加强BIM信息共享。应用BIM模型之前,如果是不同设计单位,则可能存在应用软件不同,涉及到的一些信息比较隐私的,就需要相应的保密措施,相关设计图纸单位可通过交换相关的2D图纸信息,同时也会带来信息的共享度较少,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也会变得较慢,通道也复杂,在应用BIM建立模型后,可以在共同平台上构建BIM。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预见性,就会导致对施工过程成本的控制很难进行。但是,利用BIM模型,能够实时记录施工进度和现场情况,及时更新工程实施动态,有助于建设单位控制施工的成本。将实际的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情况及时处理,使业主能在清单计价模式有效的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监控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展。一旦设计发生变更,建设单位能够远程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及时修改与完善设计的变更,可以有效降低因设计变更造成的索赔损失。
        3.4完整准确传递信息。建筑工程寿命周期长,整个过程中各阶段工作主体也不同,加上不同工作主体间使用的应用软件不同,各自储存相应的数据信息,导致不同主体之间沟通的障碍,不可避免的造成数据传递中的流失等问题。BIM技术对各阶段的信息进行融合之后,又将其完整快速地传递,使建设单位的意图、设计方案、实际施工情况等信息有效的向信息下游传递,有效的衔接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以及后期的运营。因此,在工程中BIM模型可在项目各阶段进行信息传递而不会出现相关的脱节事件,同时也是有效降低了交流信息之间的流失等相关问题的的发生,提高了工程的管理效率。在设计阶段,建设单位需要向设计单位明确自己的意图。BIM模型所具备的3D空间视图效果以及限制预设功能,能够让建设单位能够清楚地通過BIM向设计单位表达。能够做到在开工前,就可以更深刻了解项目,有效的将概预算控制在自己掌握的范围内。在施工阶段,因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只是为建设单位服务,两者相互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但是应用BIM模型后,由于可以保证设计阶段工程信息的完整传递,能够给施工单位提供较完备的信息。只要出现任何变更或价格调整,建设单位只需通过对比,就能快速确定变更是否合理,自己是否能接受。因此,BIM模型对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和投资偏差的分析非常有效,基于BIM技术的造价软件能够整合时间维度、建筑模型以及造价等信息,及时汇聚工程的成本信息,能够直观体现投入资金的动态。在运营阶段,建筑产品信息随着工程完工而停止收集总结,导致运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建筑项目了解很有限,无法很好的进行项目后期的维护和运行。利用BIM模型将图纸、工程资料、项目施工等全部汇总,采用3D模型能够直观的反馈给建设单位,不但有利建设单位在其他项目建设时拥有项目后评价材料,也利于该项目在运营阶段的维护。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负责的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BIM技术的核心技术,正确认识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价值,正视工程造价以及BIM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以实现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继彬.BIM技术下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分析[J].砖瓦世界,2019(14):185.
        [2]江陸.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1):145-146.
        作者简介:姓名:穆晓静,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天津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BIM+工程造价、BIM+现场施工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