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132719880102XXXX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多的优势,可以提高整体建筑工程的强度和抗压能力等。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明确技术要点,明确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势,深入探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提升建筑整体施工水平。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务必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改良与优化,促其更加牢固,更好地应对地震等各种灾害,全面提升建筑的稳固性与可靠性。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凭借着布局规划的灵活性以及施工技艺的持续完善等一系列优势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现已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大力推广和积极应用。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概述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复合材料,其优势在于经济性强、效果良好,现已在各种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积极应用。它一般由两大材料构成:一是作为凝胶材料的水泥,二是作为骨料的砂石,两种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备,添入适量的水、添加剂后进行规范合理地搅拌,定型后硬度非常大,抗压性加强。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指的是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将钢筋与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地结合,将钢筋规范合理地布设于构件受力截面的受弯区,之后科学合理地浇筑混凝土,完成对钢筋的全面包裹。钢筋、混凝土是两种特性截然有别的材料,它们之间能够有效结合、协同工作的关键是两种材料之间能够产生较强的黏结力,温度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另外,钢筋被混凝土包裹能够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腐蚀。
2建筑施工中应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
2.1模板工程
施工单位首先需要根据施工要求搭设框架柱模板,在模板制作过程中,施工单位主要利用的材料包括九夹板和木方,施工单位需要把握施工图纸的尺寸,在安装模板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明确柱模内边线和支模控制线等信息,在加固支模施工中,需要设置井字形的脚手钢管,控制柱模的垂直度,在两个柱模之间加固拉杆。在安装梁板模板的过程中,需要在柱上设置水平线和梁位线。模板支架搭设工作结束之后,施工单位要注意科学的搭设梁,稳定的支撑立杆。根据规定合理铺设木垫板,控制支撑立杆之间的距离在800~1000mm以内,同时需要根据规定控制水平横杆的距离和底部扫地杆和地面的距离,这样可以使整体受力体系的完整性因此提高。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请跨国设置斜撑,使排架稳定性因此提高。控制横楞间距在300~500mm范围内,在起拱施工阶段,施工的那位需要严格遵守施工要求。在安装梁侧模的过程中,绑扎钢筋之后需要调整钢筋,经过验收之后再落实加固处理工作。如果梁高在600mm以上,施工单位需要将穿梁螺栓设置在横模中。在安装梁、板模板阶段,需要根据施工要求设置水平线和梁位线,在安装模板支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梁的位置完成搭设工作。在楼梯模板安装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模板,加强审核模板质量。如果施工单位利用常规支模方式,为了保障楼梯线条的美观性,施工单位需要合理调整楼梯踏步立面角度和高度等。在模板拆除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混凝土试块情况,合理把握模板拆除的时间,如果试验结果符合混凝土拆模强度,施工单位完成自我检查之后,需要立即上报监理,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开展后续施工工序。
2.2钢筋施工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施工属于重要的施工环节,钢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稳定性和强度,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加工和绑扎钢筋。
例如在钢筋加工阶段,施工人员要处理钢筋上的锈迹,如果钢筋发生严重的锈蚀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更换钢筋。在调直钢筋的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利用卷扬机等设备,利用冷拉方式调直钢筋,保障钢筋的平直度。在钢筋绑扎阶段,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施工图纸检查钢筋的间距和直径以及型号等,避免引发施工误差。为了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单位需要检查钢筋垫块绑扎情况,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钢筋绑扎方式。在钢筋焊接施工中,施工单位在垫板等位置引弧,因此损伤主筋。在钢筋搭接焊阶段,如果工作人员无法利用双面焊方式,可以利用单面焊方式。例如在帮条焊接阶段,施工单位要统一帮条牌号和主筋牌号。控制帮条焊主筋端面间隙在2~5mm范围内,在焊条搭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预弯处理焊接端的主筋,在同一直线中控制两条钢筋的轴线。在焊接阶段,在形成帮条焊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落实引弧处理工作,注意在端头收弧之前将弧坑填满,有效连接主焊缝和定位焊缝。
2.3混凝土施工
第一,混凝土浇筑技术。当前常采用泵送方式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首先要科学配置混凝土材料,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混凝土浇筑过程要尽量避免间歇,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暂停,那么要保护好上一层的混凝土,在初凝前继续浇筑并且充分做好振捣,避免发生断层、裂缝等问题。分层浇筑、分段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常用的方法,如果采用分层、分段浇筑方法,则要注意控制好每层浇筑厚度,按照2m左右的标准控制浇筑倾落高度,按照≤3m标准控制竖向倾落高度。第二,振捣施工技术。在浇筑完混凝土后立刻开展振捣处理,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由于混凝土密实度直接受振捣质量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振捣作用。根据浇筑面积确定振捣设备,通常用3~4个振捣棒振捣混凝土结构,按照1.5mm~2mm的标准控制振捣棒间距。振捣人员在施工中注意观察振捣位置是否出现气泡、泛浆等问题,连续振捣每个振捣点避免漏振和过振。振捣器要快插慢拔避免碰撞到钢筋结构。同时,还要保证均匀振捣,按照设计标准对振捣速度、时间、位置、顺序进行控制。第三,养护技术。在养护阶段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就是温度和湿度。温度是导致出现施工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就很容易出现温度裂缝。为此,在养护阶段,如果环境温度较高,就要进行洒水降温以达到保湿的作用;如果温度较低,就要覆盖草帘或者薄膜以保证外部温度。在冬季,工作人员尤其要注意保温工作,通常需要为期7~14天的养护工作。检测人员要明确混凝土结构强度、稳定性,当达到拆除标准后可以将模板拆除。在拆除模板后继续开展保湿养护,避免发生干缩裂缝。
2.4后浇带施工
建筑物表层或者内部会由于钢筋混凝土施工后产生收缩出现裂缝等问题,进而对结构的整体安全性产生影响,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应当加强建筑结构整体完整性、稳定性方面的控制,避免材料脱落。当前为了解决裂缝问题常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作用明显,在建筑物渗漏、重复浇筑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不同建筑之间高低不同,可以采用沉降后浇带控制裂缝问题。第二,根据混凝土构件收缩性能设置收缩后浇带。第三,在建筑体内部连接外部的部分设置温度后浇带。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在建筑施工中广泛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为了避免发生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明确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加强管控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
参考文献:
[1]祝大儒.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8,(09):68+70.
[2]梁洲.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15):32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