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
西安市临潼区教师进修学校 710600
核心素养其中包括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是核心素养的具体总要求。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是要培养各学科专业知识和各学科科学思维;其次是培养跨学科相关融合知识和科学思维。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学科思维性、专业性、科学性、统一性、多样性、独特性、综合性的特点。
为了更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适应现代化教育强国需求,使我国教育迈入世界教育强国行列,必须严格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新理念,改变教育教学全新思维,积极和世界现代化教育相融合,就要不断树立"四跨"融合思想。
1、跨科性融合
学科核心素养一要培养学生本学科的科学全新思维能力,二要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科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融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综合能力,筑牢后劲足之基,培育综合性人才,融合性人才。
2、跨界性融合
教师不是知识百宝箱,不是什么知识都懂,什么知识都专。当遇到非专业知识以外的内容时,比如医学、农林、气象、环保、旅游、消防减灾、垃圾分类等方面知识,可以跨出教育界,走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学生家长资源,虚心向社会各界专业人士求助、学习,让社会各界权威专业人士专家或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充分给学生讲解大量有关老师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可以在课堂面授,也可以录制视频授课,还可以老师当主播,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现场直播等多种形式,让社会各界专业或技术人士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来,以弥补教师对非教学知识以外的专业知识缺憾,加强教学的跨界性融合。
3、跨域性融合
跨出地域,消除地域狭隘性思维,树立域外思维。学生、老师走出域外,在课外、校外、省市外进行线上线下学习,积极参加研学旅行、考察学习、社会实践等。用活课本,用活课堂,激活沉睡之脑,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动机器,开拓思维,消除局限。让学生积极充分参与社会实践之中,把课本知识、课堂知识紧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做到学以致用,实战操练上手快,课内课外教学相融合。坚决反对墨守成规,闭门造车,在四堵墙里一心一意低头教书的教师。没有"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你将会误人子弟,你会让教育越来越落后,你将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的罪人!
4、跨境性融合
省外、国外跨境式线上线下学习考察、交流互动等,深化境内境外教学,拓宽师生校外、境外之眼,培养世界之眼,国际之视野。跨出国境,迈向世界,开拓教育思维模式,开放课堂方式,拓展全新教学内容,灵活全新教学方法,挖掘多种多样的全新教学形式。培养国内国际教育视野,把国内国际教育接轨,建设具有国际教育竞争力的强国。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从强调知识,转向强调对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设也从以学科为载体的课程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强调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融合。同时,在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提出了支持"优化教学方式"和"项目式学习",支持"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情景式、体验式、合作式、研究型、项目化学习"。支持"跨学科之间的教学联系与探索的实践",给广大教师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
融合课堂、科普课堂、创新课堂、智慧课堂、智能课堂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强调学习、应用、创新一体化,培养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打通专业基础知识壁垒,实行人才大类教育培养,具有培养大人才观的教育战略思想。教育需要立足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