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刘先伟
[导读] 摘要:梁柱节点作为建筑框架结构的核心纽带,是梁柱等构件荷载的主要受力点,在高层建筑工程中有重要施工作用。
        上海亘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199
        摘要:梁柱节点作为建筑框架结构的核心纽带,是梁柱等构件荷载的主要受力点,在高层建筑工程中有重要施工作用。如果梁柱节点质量不达标,在建筑遭受地震能量冲击时,易出现节点破坏乃至框架结构坍塌等事故。因此,本文以梁柱节点为切入点,针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相关的质量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
        一、高层建筑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
        1.1方案审核
        结合现场综合情况及技术要求,对方案可行性进行验证,解决方案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例如,对混凝土浇筑方式、节点钢筋密集程度、梁体高度进行分析,如果选择将混凝土构件分开浇筑时,应采取梁内搭接的钢筋处理方式,根据梁体高度来设定梁柱钢筋搭接位置,将搭接长度控制在抗震锚固长度的1.5倍左右,将梁宽外侧边缘钢筋沿节点顶部内侧向下弯曲截断,再将钢筋伸入板内锚固。
        1.2材料管理
        检查各批次材料规格质量,核对质检报告与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资料。随机抽取少量材料作为试样,送至实验室检测,在材料检测达标后,再将材料运输入场投入使用。同时,做好材料现场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材料清查盘点工作,统计受损材料数量,深入分析材料受损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在限期内补全施工材料。例如,统计水泥材料潮湿受损数量,在存储区域中设置除湿机,人为营造干燥环境。最后,在正式施工前,要再一次确认所有材料符合标准,尤其是混凝土的规格性能指标,其中如果混凝土坍落度不达标,或是存在离析现象,则将混凝土重复搅拌。
        1.3技术交底
        图纸资料等是一切施工活动的依据,技术人员要深入研究好图纸资料,并及时开展技术交底工作。应采取三级技术交底机制,分别编制项目技术交底、标段技术交底与班组技术交底的文件资料,项目技术交底内容以设计思想和工期进度要求为主,标段技术交底内容以工序环节交叉配合措施和技术方案为主,班组技术交底内容以具体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为主。
        2、顶层端节点钢筋搭接施工
        该工序施工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梁内搭接与柱顶搭接两个重要环节。第一,梁内搭接。当混凝土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分别进行浇筑,应在梁底截面设置施工缝,并将钢筋接头沿梁柱节点外侧与梁顶方向布置,将部分柱外侧纵向钢筋伸入梁体内,将钢筋伸入面积控制在总截面积的65%及以上。同时,如果该层梁柱节点设置2层配筋时,将下部柱筋搭接长度向末端延伸15cm左右,将钢筋弯折10d,保持弯折段和下部柱纵筋轴线二者的对齐状态。第二,柱顶搭接。将钢筋下伸搭接长度控制在抗震锚固长度的1.7倍,且接头面积保持为100%。随后,把延伸至柱顶端的柱筋朝节点内方向进行弯折处理,再将弯折钢筋切断。同时,在桩顶搭接作业开展前,检查所支设梁模板内架刚度强度是否达标。
        3、梁柱节点保护层开裂控制
        在梁柱节点施工期间,如果所浇筑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是钢筋弯曲加工质量不佳时,有可能改变钢筋锚固力与混凝土保护层二者的稳定状态,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最终出现表面开裂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在梁柱节点区域额外设置构造钢筋,或铺设钢筋网片,起到强化梁柱节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作用,减小混凝土角部脱落等问题出现概率。其次,严格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将实际厚度与设计厚度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最后,对梁体纵筋进行弯折处理,将部分纵筋弯折伸入柱体纵内侧区域,确保柱纵筋紧紧包裹梁纵筋。同时,在梁筋弯折区域或是梁高范围内额外设置抗裂构造筋。


        4、节点处混凝土浇筑控制
        首先,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与工程施工要求,明确各处竖向及水平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要求,分别制备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材料,禁止出现混凝土材料混淆使用现象。其次,划分多个班组协调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组织做好泵送及塔吊施工,在此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浇筑顺序操作,并在梁顶至梁底面使用快易收口网等工具作为隔离设施,以此来划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分界,避免在梁柱节点区域内流入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再次,考虑到混凝土浇筑量较大,应采取分层浇筑振捣工艺,提前在楼面梁板部位预留斜面,加强钢筋密集处的混凝土振捣力度,避免形成漏振死角。并及时进行做好平整处理,保证表面平整,防止出现病害。
        5、梁柱节点模板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建筑梁柱节点部位处于梁、柱、板交汇区域,或是梁柱钢筋交叉点部位,对模板安装质量有着严格要求,时常出现安装误差。如果采取传统的现场临时散装工艺,易出现模板拼缝不严、尺寸过度偏差、接驳垂直度不达标等问题。因此,可选择使用工具式定制模板,提前根据现场情况定制节点模板,模板由1-2片矩形板或是4个侧面板组成,将柱体和模板下部搭接长度控制在40cm左右,使用60mmX80mm木方作为背楞,使用Ф14对拉螺栓紧固模板。如此,可以直接在梁柱节点处安装工具式模板,测量模板位置并将其固定,收紧螺栓,将梁模板和节点模板加固连接即可。
        二、高层建筑梁柱节点常见施工问题及控制对策
        1、梁端柱端结点缺扣
        在施工人员私自篡改钢筋绑扎顺序,或是所设定配筋层次过多、钢筋间距过小时,容易在梁端柱端结点部位出现钢筋缺扣问题。为预防这一问题的出现,在方案审核环节,重点审查各楼层梁柱节点处的配筋层数量,对钢筋分布密度和间距加以调整,以此提高梁柱节点施工可操作性。同时,在钢筋绑扎期间,要规范施工行为,严格遵循相应绑扎顺序,及时发现与解决梁内相交箍筋未绑扎、钢筋绑扎紧扣数不足等问题。
        2、混凝土夹渣断层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如果没有提前清理结合面表层灰尘污渍,或是混凝土振捣力度不足、柱梁结合点对筋层下结合层存在清理盲区时,有可能出现混凝土夹渣断层问题。因此,为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应提前清除结合成表面灰尘污渍,向表面淋洒适量水分,以此来改善混凝土与结合层的粘结效果。同时,为消除清理盲区,应提前在施工缝部位设置开口模板,清理对筋层下结合层中分布的木屑等积存物,随后补安封口模板即可。
        3、混凝土蜂窝
        在所支设梁端模板存在较大拼接缝隙,或是模板固定程度不足时,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受到混凝土冲刷力影响,易出现模板倾斜失稳、结构变形与漏浆问题,进而导致所成型混凝土内部分布大量蜂窝结构。因此,重点检查模板拼缝是否得到有效的封堵处理,使用海绵胶条等密封材料填充在模板缝隙内,并对模板固定情况进行检查,搭设配套的支撑结构。同时,在条件允许前提下,开展混凝土机械振捣作业,严格控制留振时间与振捣力度,当表面不再产生气泡后,可以结束该环节施工。
        结语:综上所述,高层质量和安全问题涉及面广,应进一步提高梁柱节点施工水平,实现工程预期建设目标。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全面掌握建筑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采取一系列质控措施来预防混凝土夹渣和结点缺口等质量问题出现,以此保证高层建筑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时俊霞.清水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处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8,44(25):119-120.
        [2]柴付振.建筑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丝路视野,2018,0(10):125-125.
        [3]贾志武.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施工难点与突破[J].城镇建设,2019,0(2):22-23.
        [4]柴付振.建筑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丝路视野,2018,0(10):125-125.
        [5]沈钟平.框架建筑结构的梁柱节点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10X):180-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