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背景下实战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杨颖
[导读] 剖析实战化教学内涵,从育人备战更新教学理念,教战一体整合教学内容

        杨颖
        武警警官学院信息通信系  成都  610213
           
        【摘要】:剖析实战化教学内涵,从育人备战更新教学理念,教战一体整合教学内容,灵活组织创新教学方法和科技支撑构建教学环境入手,研究实战化教学对策,提升实战化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  实战化教学  对策研究
        随着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提出,明确了军事教育的使命目标。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各所军队院校共同探讨的问题。因此,研究实战化教学的措施对策,对于提高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水平,为强国兴军服务提供重要保障。
        1.实战化教学的概念
        实战化教学就是以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求为背景,以部队正在进行的训练内容为课题,以作战训练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重点,建立紧贴实战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等,以提高学员研究解决问题、指挥作战训练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2.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背景下实战化教学对策研究
        2.1 育人备战,更新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一是树立“时刻准备打仗”的备战意识。近年来,随着编制体制的调整,武警部队的职责使命更加艰巨,利用信息系统遂行多样化任务更加频繁、常态和复杂。面对新军事变革和国家安全形势,必须树立“时刻准备打仗”的备战意识,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备战状态,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服从。教员始终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脑袋里战弦紧绷,眼睛里任务重重,切实把“时刻准备打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融合到日常教学当中,真正做到平战结合、无缝链接。二是强化“课堂就是战场”的临战意识。教员要心系战场,用先进的军事理论武装头脑,用灵活的战法运用丰富课堂,备课如备战、课堂即战场。充分体现科技进步与使命任务的完美结合,展示部队信息化建设最新研究成果,面向不同任务,以多种案例为牵引,将课堂与实战紧紧连在一起,做到玩转课堂,箭无虚发。三是打牢“人人都是指挥员”的谋战意识。军队院校教育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实战化教学的本质更要重点培育指挥员指挥信息素养,打牢“人人都是指挥员”的谋战意识。遇战思战,能战止战,能从敌我双方的局势研判中确立兵力部署,能从事态形势的发展变化中调整战法策略,谋划全局,步步为营。
        2.2 教战一体,整合教学内容
        使命任务决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一是坚持使命任务牵引,突出教学内容的专业特色性。新时代部队职能使命多维全域拓展,这对新型军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要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和基层岗位需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展开,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二是确立顶层一体布局,强化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课程实施计划是实战化教学的“脚本”,因此,必须根据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不断修订课程实施计划,一体化设计、模块化布局。根据授课学期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与前导课程的内在联系,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讲授中增加指挥信息系统应用理论讲授比重,实践教学依托教学基地展开,通过参与体验,理顺知识结构脉络。三是结合部队实战训练,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指导性。

近年来,部队大抓实战化训练,从单兵训练到体系对抗,练战法、练协同,将联合作战和全域控制战最新的战法训法和制胜机理融合到教学当中,突出指挥控制、组织协同和综合保障,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践指导作用。四是紧盯科技成果应用,彰显教学内容的前沿创新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技术逐渐出现在世人的眼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逐步在各领域应用和推广。因此实战化教学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将最新的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中去,体现武警部队最新的研究成果。
        2.3灵活组织,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是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开拓网络教学渠道。信息时代实战化教学,要充分考虑大数据环境下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整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注重发挥“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军事职业教育作用,通过军职在线APP和军事职业教育平台,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加强线上慕课微课建设,开拓网络教学新渠道。二是依托各大实验室设施,丰富实操实验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强、操作性高、验证性好的实操实验教学,增强学员的参与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教学,使其充分认识原理、组成和应用。三是积极参加竞赛实践,提高体系对抗能力。实战化教学注重形成体系对抗能力,积极探索新型竞赛式教学方法,组织学员参加各类大赛,使学员沉浸在敌我双方的角逐之中,培养学员指挥素养和应变能力,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能力。四是组织基地参观见学,走开联教联训路子。为更好地展开实战化教学,结合任务需求,积极联系基层单位,建立定点教学基地,每学期组织基地参观见学,从实战出发拟制想定作业、熟练系统集成、研究战法运用,将课程所学内容与遂行任务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两个贴近”,走开了融合开放的实战化人才培养之路。
        2.4科技支撑,构建教学环境
        完善的教学环境为实战化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一是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搭建专用实验室。根据院校建设规划,大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各专业重点实验室,各类实验室建设为实战化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二是充分利用部队资源,发挥训练基地优势。课程教学所有内容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必须通过实兵演习来检验。因此要结合演习任务,充分发挥训练基地优势,利用场地、器材、装备等资源,掌握基础理论在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中的具体运用。三是结合新兴前沿技术,研制各类应用系统。逼真还原战场环境,模拟行动场景步骤,是现代科学技术展示和体现地最好的成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研制模拟仿真系统、辅助训练系统等,将战场情况以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立体形象化展示,通过游戏式体验、协同式操作及团队式对抗,使使用者掌握装备性能,提高训练应激反应,磨练过硬心理素质。四是注重教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软实力。教员队伍建设是教学环境软实力的体现。实战化教学必须做到教员实战化,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选调部队有经验的指挥员来院校教学,选派院校高素质人才赴部队代职,双向培养,晓战能战。不断提高实战化教学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员业务学习、访学交流和调研培训,强基固本,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和丽秋. 以实战化教学提升学员任职能力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 28(3).
        [2]李建军. 关于实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 政工学刊, 2015(1).
        [3]伍大清, 阳小华, 刘志明等.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实战化教学模式构建[J]. 计算机教育, 2015(5).
        [4]张衡, 林强, 姜朝毅等. 雷达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思考[J].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14, 28(5).
        
作者简介:杨颖,武警警官学院信息通信系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