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消防报警系统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万杨
[导读] 摘要:本文对智能消防报警系统施工技术安装要点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支架、管道、管网及消防设备的安装,并探讨了智能消防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提高智能消防报警系统安装质量和系统控制火灾的能力。
        上海继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智能消防报警系统施工技术安装要点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支架、管道、管网及消防设备的安装,并探讨了智能消防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提高智能消防报警系统安装质量和系统控制火灾的能力。
        关键词:智能消防;报警系统;管道安装;管线敷设;设备安装
        1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智能消防应运而生,应用智能消防于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系统,能够精准传递火灾报警信息,提升消防系统的灵敏程度,及时有效地进行灭火。对比于传统消防设备,智能消防具有灾情预测、自动处理以及警报信息传递等功能,使得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系统实用性大大增强,将火灾危害降到最低。
        2 智能消防报警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2.1支架、管道及管网安装
        2.1.1支架制作安装
        在支架制作与安装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常规设计规定的支架,还要按照国标S161进行支架制作安装,所有支架必须进行除锈操作后,刷两遍防锈漆对支架进行保护,在支架安装调试工作完成后,还要对支架进行检查,对支架受损的部分重新进行补漆工作。支架安装必须保证固定牢靠,灭火系统中管道支架与吊架的最大间距应该满足规范GB50263-2007中的表5.5.3的规定。采用支架对管道末端进行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应该小于500mm。公称直径不小于50mm的主干管道,至少应该分别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安装防晃支架。如果管道穿过建筑物楼层,则应该在每层安装一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也应在对应位置处设置防晃支架。
        2.1.2管道安装
        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对于直径小于DN100mm的管道应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直径不小于DN100mm的管道则应该采用沟槽连接的方式,而且所使用的管件应该采用专用管件(内外镀锌)。当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时,推荐使用机械切割的方式对关材进行切割,螺纹不能存在缺纹或者断纹的问题,管道螺纹部分的密封材料应该均匀附着在螺纹处,严禁将填料挤入到管道的内部,安装不应过于紧凑,至少应外露2-3条螺纹,而且在螺纹连接完成后,需要在螺纹连接处的外部进行清理工作,清理干净后做相关的防腐处理工作;当采用沟槽连接的方式时,不能放置双垫或者偏垫,而且衬垫的外边缘应该靠近螺栓,不能凸入管道内部,而且应该采用直径和长度符合标准的螺栓对沟槽进行连接,螺栓拧紧后,凸出的螺母长度应该小于螺杆直径的二分之一,并且至少保留2条以上的外露螺纹。已经做完防腐处理的无缝钢管不适合焊接连接的方式,需要选择法兰焊接连接的方式将其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进行连接,而且在焊接完成后,需要对因焊接而造成损坏的防腐层开展二次防腐处理工作。当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在相应位置处安装套管,穿过墙壁的套管长度应该与墙壁厚度相同,穿过楼板应采用长度高出地板50mm的套管。应该选择防火封堵材料对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进行填充,保证缝隙处密封紧实。而且当建筑物的变形缝处有管道穿过时,需要采用柔性管段进行处理。
        2.1.3消防报警系统电气管线敷设
        在建筑物抹灰以及地面工程全部完工后,才能开展管内穿线的相关工作。在穿线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管内进行处理,清除里面的积水及其他杂物。系统、电压等级以及电流类型不同的线路不能穿在同一根管内,而且线路不能出现接头或者扭结的问题,应该在接线盒内对导线的接头进行焊接或者用端子进行连接。在多尘或者空气潮湿的场所,敷设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需要进行相应的密封处理。管路符合下列情况时,应该在合适位置处设置接线盒:
        ①管路长度大于45米,并且不设置弯曲;
        ②管路长度大于30米,并且设置一个弯曲;
        ③管路长度大于20米,并且设置二个弯曲;
        ④管路长度大于12米,并且设置三个弯曲。
        管道入盒的外侧应该套锁母,在盒的内侧也应加装护口,当在吊顶内进行敷设时,盒的内外两侧均需套锁母。当各类管路或线槽需在吊顶内进行敷设时,应该采用单独的卡具进行吊装或者单独的支撑物对其进行固定。当建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以及抗震缝等变形缝处有管线经过时,需要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对齐进行处理。跨越变形缝的导线两次需进行固定,并且保留适当的余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导线敷设完成后,需要用500V的兆欧表对每一条回路的导线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导线的对地绝缘电阻应该大于或等于20兆欧。竖井内的各种线路采用明敷设方式进行敷设,除此之外,其他部位的各种线路采用暗敷设方式进行敷设,同时在板墙体内利用金属管对线路进行保护,而且保护层的厚度应该大于或等于30mm;对于不得不采用明敷设方式进行线路敷设时,必须在保护的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利用金属软管对经接线盒等处引致控制设备盒和探测器底座盒等的线路进行保护处理,而且现场采用总线技术,各类总线都为无极性。
        2.2设备安装
        2.2.1火灾探测器的安装
        当进行火灾探测器的安装时,火灾探测器应该保持水平安装,如果条件不允许,不得不进行倾斜安装时,火灾探测器的倾斜角应该小于45°。火灾探测器的底座应该固定牢靠,利用压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对其导线进行固定连接。当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时,严禁使用具有腐蚀性的助焊剂进行焊接操作。火灾探测器的“+”对应线的颜色应该为红色,“-”对应线的颜色应该为蓝色,剩余其他线的颜色应该按照其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但在同一工程中必须保证相同用途的导线其对应的颜色一致,否则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此外,火灾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该留有大于15厘米的余量,入端处须有比较明显的标准。火灾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应该进行封堵处理,而且应该对安装完成的探测器底座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火灾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该朝向主要入口方向,以便于人员能够及时观察。火灾探测器在安装前应该采用防尘、防潮以及防腐蚀等措施对齐进行妥善保管,而且在将要进行调试时,才能对其进行安装操作。
        火灾探测器在安装前首先需要按设定的地址码对其进行调整,而且探测器上的报警确认灯必须朝向人员有利观察的方向,然后将火灾探测器底座固定在接线盒上,最后将探测器安装在底座上即可完成整个安装工作。参照联动设备的位置,就近安装探测器的联动模块,而且联动模块和手动按钮都必须参考设定的地址码进行编号,便于后续维护管理。
        主机安装:主机层消防控制室,而且拥有专用接地线,其对地电阻不大于1欧,通过端子排对主机与外部设备的接线进行联接,不允许直接拖线到设备上。
        火灾探测器及其联动模块都是利用电子编码的方式,便于离线性能的检查工作。
        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点及其安装位置都应该符合以下规定:墙壁和梁边到探测器的水平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0.5米;探测器四周0.5米的范围内,应该无遮挡;空调送风口与探测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1.5米;探测器与多孔送风顶棚孔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该大于0.5米;顶棚上的探测器边缘与以下设施的边缘水平距离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与灯具之间的净距应该大于或等于0.2米;与碘钨灯或者功率大于100W的白炽灯等高温光源灯具之间的净距应该大于或等于0.5米。


        2.2.2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
        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安装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当在墙上进行安装时,控制器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应该大于或等于1.5米;当进行落地安装时,控制器底部应该高出地坪约0.1-0.2米,控制器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此外,对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也有相应的要求:①配线必须整齐,严禁出现交叉现象,应该牢固可靠;②配导线以及电缆芯线的端部,都应该准确清晰标明其编号,而且应该与图纸相同,编号的字迹应该清晰且不容易褪色;③端子板的任何一个接线端,接线数量最多为两根;④导线和电缆芯应该保留足够的余量,原则上不小于20厘米;⑤导线应该梳理顺畅并绑扎成束;⑥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应对进线管处进行封堵处理。
        控制器的主电源导入线,必须与消防电源直接进行连接,不允许使用电源插头。控制器的主电源应设有明显标志,而且其接地应该牢固可靠,并配以明显标志。
        2.2.3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
        在消防控制设备进行安装前,必须对其进行各项功能检查,检查存在问题的,严禁安装。当采用金属软管作为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套管时,金属软管的长度应该小于或等于2米,而且应该利用管卡对其进行固定,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小于或等于0.5米。利用锁母对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箱进行固定操作,并且依照配管规定进行接地处理。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端部应该设置明显标志并分开,消防控制设备内不同电压等级以及电流类别的端子,也应设置明显标准并分开。
        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工作主要分为单系统调试和系统联动调试两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单系统调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消防控制中心设备安装单机调试。(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身器件的编接和登记联动关系的编制及其输入。(3)火灾报警控制器调试(4)系统备用电源调试,检查系统中各种控制装置所使用的备用电源容量是否与设计容量相符。(5)消防设备应急电源调试。通过切断电源的方式检查消防报警系统的工作状况。(6)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调试,调试过程中需利用专门的检测仪器或者采用模拟火灾的方法,对每只火灾探测器进行报警功能的检查,报警功能合格的探测器应该能够及时准确发出火灾报警的信号。
        最后就是当与整个消防系统有关的各单个系统分别调试并且验收合格后,然后开展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调试,当与外界联动的控制点的接线做好以后,方可开展系统调试。按照所需的逻辑关系对整个系统进行编码操作,通过输入设置好的密码,便可以随时启用任意探测器及模块,进行调试并做好相关记录。
        3 智能消防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消防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
        3.1.1消防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控制
        严格控制使用在工程上材料及设备质量。从采购源头开始,所有消防产品将严格按照招标图纸及招标说明采购,所有消防产品均能提供消防要求的认证证书或检验报告,所用材料不含硅酮。根据工程项目进度,在材料计划单中应说明品种、规格、数量及质量要求,但如采购喷淋头子、消防箱、阀门等材料应先征得甲方签证认可。物资采购完成后,要第一时间开展对采购物资准确无误的验收工作,验收完成的物资要精心保管与养护,尽可能降低物资保管过程中的损耗,使得物资能够妥善存放。
        3.1.2消防材料及设备的验收
        采购过程中,必要时供应部应组织工程技术的有关人员不定期到分承包方(供方)货源处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要求,确保供方按质、按量、按时供货。材料进场后验证需由物质部门和质安部门一同进行。物质部门负责品种、规格、数量的验证,部负责质量检验。材料进货验证要根据有关质量证明文件,清点查验进库材料,填写“进货物资验收单”。在进货检验中发现不合格材料,应及时按规定做好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
        3.1.3材料及设备地搬运管理控制
        工程的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的搬运质量,因此在物资搬运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各种条列,而且需要特别注意搬运人员、设备以及搬运物资的安全,尽可能减少物资在搬运过程中出现划伤磕碰的发生。对于包装上有标注标志的物资应该严格按照其标志开展作业,确保物资包装的完整性,以降低物资在搬运过程中受到的损坏。
        3.2加强技术方面的管理
        3.2.1加强图纸会审和交底
        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底是对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环,必须认真做好。首先接到施工图后,要立刻组织项目部有关技术人员和总师室进行施工图的自审、预审。认真查看图纸中各系统有无遗漏,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等,新型材料、特殊材料的技术条件如何;新技术的采用及特殊工程技术条件如何;水、电、设备是否可行、合理,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图纸之间是否有重大遗漏;单位工程的工艺要求和使用上是否有特殊需求;对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要求,实行新技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设备安装施工程序及各专业之间配合施工的技术处理方法;全部图纸的主要尺寸、位置、标高等是否清楚、准确、齐全,工艺流程是否合理,与安装工序之间是否协调,有无颠倒施工程序的地方,设计上有无影响安全施工因素;建筑结构与安装专业之间有无重大矛盾。各个技术人员针对图纸找出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意见。
        3.2.2施工前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工程施工前首要完成的工作,未经技术交底严禁开始施工。各工程项目必须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存入资料档案,有关人员应签名。交底内容明确施工班组所承建工程各项技术要求、设计意图等有关说明。施工操作方法,对不同工种、工序分别交底,包括设计要求、规范、规程、质量标准、操作方法、施工程序和工序间穿插、衔接等详细说明。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规格型号、标准和质量要求。对特殊施工工艺的要求及操作方法。各工种、工序问和穿插、交接,将要发生的技术问题的预测。工程质量达到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部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3.2.3 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
        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图纸、质量技术交底,明确质量责任。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要坚持验收把关,严禁不合格材料,设备用在工程中。另外,根据安装工程的特点和多工种、多班组立体交叉作业等因素。必须搞好班组之间的协作配合,使各道工序各个专业按照“规范”、“标准”、“规程”、图纸要求施工。质检人员要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的“三检”工作和主体工程、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积极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吸取各类工程施工质量的经验教训,及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时办理施工技术资料和评定资料,做到施工资料和工程同步。
        3.2.4做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单系统调试和消防系统联动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单系统调试和消防系统联动调试都是对安装成果的检测和纠正。通过单系统调试和联动调试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来源,及时进行排除,避免智能消防化系统在遇到火灾的情况时无法及时进行报警。因此必须做好对消防系统的调试
        4 结语
        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消防电气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中消防电气设备功能在日趋完善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建筑工程的安全需求,需要提高消防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可靠性。因此,必须要提升智能消防报警系统施工的技术水平,改善智能消防报警系统的施工质量,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智能消防报警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