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本文将基于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理论,分析高职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并从中深入发掘开展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途径,加深高职数学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进而提出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方法。
关键词:协同育人;高职数学;课程思政
前言:
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并促使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如今高等职业教育还面临着社会支持力度较弱、生源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校企之间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再加上高职教育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差,以至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通常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高职教育整体教学成效。因此,对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进行研究分析,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而对现有的高职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创新,促使高职数学教学能够满足原本的教学要求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而真正达成协同育人的效果。
1.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理论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国之间文化时间相互交融的同事,也促使当前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实际要求。相对于“思政课程”来说,“课程思政”不仅要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并且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非是简单的“学科+思政”式教育[1],而是需要立足于学科教育本身,深入发掘学科教育中所采用的思政教育元素,促使思政教育在学科教育中进行有效融合和体现,并通过学科教育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多方面思政道德素质的培养,改变当前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独立的现状,达成协同育人的目标效果。
数学作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正是由于数学的特殊性,各大高职院校中均开设有高职数学课程,并将其作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尤其是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数学更是高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对于高职数学的数学成效,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学习效果[2]。因此,在推行“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高职数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内容。
由于高职数学的特殊性,在构建“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遵循基础、服务、发展等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学习和发展数学基础知识的机会,注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数学基础素质[3]。想要达成此目标,就需要高职院校在设置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过程中,以现有的课程体系框架和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当前社会对于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培养的实际要求,立足于实用性、针对性等要求,适当在高职数学课程中融入数学思想、数学语言以及数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各类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品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原本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兼具高等职业技术和坚强的思想道德观念的高等技术性人才。
2.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实践途径
2.1.提高高职数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一直以来,高职数学教师在开展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培养,但由于缺乏实践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所以仅能够对学生的理论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再加上很多高职数学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自己的工作仅需要负责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以至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重复式教学方式,通过习题练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反复能力培养,如此不仅导致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较弱,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惯性思维,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培养,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
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职数学教学通常以教师为课堂主导,而非当前教学所要求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由于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使得思政教育不能够有效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更无法实现两者的深入融合,达成“课程思政”的目标[4]。针对此种情况,必须要转变教师对于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对教师的认知培养,促使教师能够深刻领会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而根据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推动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深入发掘高职数学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教育中。同时,针对高职数学教师“课程思政”经验相对较少的现状,还需要加强高职数学“思政课程”顶层设计,在高职院校中营造全员参与教学氛围,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要求,对教师进行深入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高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客厅思政”建设的监督管理,引导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促使教师能够相互学习经验的同事,形成高效教育合力,保障高职数学“思政教育”的有序落实。
2.2.挖掘高职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2.2..1加强哲学思维提炼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哲学思维提炼,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加深对高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灵活运行辩证思维来解决各类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对极坐标方程
.png)
进行求解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要表现的曲线的种类不同(如双曲线、椭圆曲线、抛物线等),可以对e进行合理取值,由此一方面可以通过e取值的变化来对方程所表达的图形进行质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各类不同的曲线种类有机融合统合在同一个方程中,即圆锥曲线[5]。此种中蕴含着“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两种哲学思想,落实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发掘和分析,那么便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哲学思想的理解,最终长时间培养的情况将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增强学生对于不良思想的抵御能力以及事物的辨析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2.2.2.融入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数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立足于当前课堂教学,引入各类新知识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同事,也能够通过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课上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职业素养,思政能力进行培养[6]。例如,在对数系进行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数学教师都会认为数系的学习和整理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通常会在教学过程中“一笔带过”。但事实上,虽然在经过长时间发展以后,如今的数系已经相对完备,但由于数系的发展并非是完全遵循数系表中的规律,其中蕴含着先辈发现数系过程中的诸多艰辛和曲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先辈发现和总结数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故事,让学生能够在数系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系演变过程中先辈的智慧与艰辛,进而对学生的思政观念进行培养。
2.2.3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高职数学教学课堂中也引入了各类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推动高职数学教学实现信息化发展,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高职数学教学的整体兴趣爱好,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思政”学习过程中,让高职数学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拓学生的思维边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类新型教学模式,真正将高职数学课堂归还给学生,满足素质教育的实际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微课教育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范围,促使教师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将“课堂思政”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以此来进一步深入“课堂思政”的实际教学成效。例如,高职数学教师在对指数函数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将指数函数制作成为“心形”的指数函数曲线,并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相关内容为学生讲述笛卡尔的实际爱情故事,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感受到笛卡尔一心一意的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学生珍视当前的日常生活,最终达成“课堂思政”的根本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社会对于高职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的重视也在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师应提高思政教育的重视,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促使思政教育能够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形成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并通过先进科学技术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拓展,最终多维度对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政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达成“课程思政”的根本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冬梅.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探究[J].科技资讯,2020,018(010):59-60.
[2]韩冬梅.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探究[J].科技资讯,2020,v.18;No.583(10):65-66.
[3]慧周.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19,02(09)36-38.
[4]蒋泽枫.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理性审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040(011):97-101.
[5]万萍,陈鉴知.高职数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No.710(10):117-118.
[6]吴桂英.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思考与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04(01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