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吴少宏
[导读] 统编教材先研究语文要素的内容和次序,再进入选文与编写,

        吴少宏
        广东省湛江市第五小学  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统编教材先研究语文要素的内容和次序,再进入选文与编写,可见语文要素的重要性。对这些语文要素的合理认识,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语文的核心竞争力。为使语文学习目标能够涵盖语文学习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语文要素,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语文要素的策略。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 语文要素 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统编版教材具有渐进性语言成分,这种教材通常在小学使用。将语言成分引入小学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的主方向。在考虑语言因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逐步建立文本之间的联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上,结合实际需要,创新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设置小学语文课程安排时,根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分别设置了具体课文内容,针对不同的单元主题选择不同的文本,通过文本要素来概括汉语的基本元素,引导学生将知识与主题相结合,有效地划分不同单元的知识范围。同时,教师应重视语文要素的应用,将语文要素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精心备课
    在对不同文本进行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文本所蕴含的语文要素的个性特征,合理分析其相互关系,完善相应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对语文要素的表述往往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结合教材练习,
理清课文中相应的语文要素,从而全面优化教学活动。备课第一步应该是四读:一读单元导语。通过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的人文主题。课前预习课时相关的语文要素,这个可以帮助你找到阅读导语的训练重点。二读课文,阅读与语文要素对接在这里可以找到与语文阅读内容相对应的例子。三是读课后思考题,指导学生逐渐地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懂得语言的基本要素,想一想自己还能想到什么法子,提出什么问题,在课文和语文要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思考如何教。四是读交流平台,交流平台对于语文要素的指点就会更加清晰,对于如何教心中更有谱。备课第二步是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语文要素,借助讲读课文的力量体现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理解,借助略读课文的力量体现学向用迁移,依靠阅读连接的力量体现了知识向自主运用的迁移。主题性问题与主题引导下的语文讲读课文教学设计一一读思忆练,让学生会学,一步步接近语文要素所指向的彼岸。
二、以学生为本
为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自我发展能力,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应该尽量充分利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课文中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动。例如雷佳陶老师指导学生执教的《父爱之舟》,她不是细碎地分析课文,而是通过一个任务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把自己的课堂还给了学生,呈现出一堂真实的课堂。她在课堂上设计了几个任务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这篇课文,思考:在我们的梦里还是出现了什么令人难忘的情境,圈出关键词填在学习单上。这里出现了一个学习单,学习单就是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学会自读自写。第二个环节的重点是:哪些场景会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默读写这个场景的自然段,标出打动你的词句,把感悟批注写在旁边。这个环节强调了“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教育理念,把思考的舞台还给学生[1]。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力量,是激励人们去进行思考、创造的源泉。因此,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和兴趣,以期达到更好地实施教学目标,这也是其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通过学习《狐假虎威》这一单元,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听、说、读、划、
思、议、演等多种形式对语文素材进行交替地综合学习,使得学生的精神状态得到调整,保持愉快的心情,特别是“演“这一形式,就会使学生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现实感强,使得学生们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在愉快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而然就要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字词。可以这样提问题:1、老虎抓住了一只狐狸,它为什么会把老虎抓住而没有吃掉它呢?老虎松开的脚趾和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跑呢?3、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地向森林深处跑来,谁在前谁在后,从哪里看出来?狐狸为什么走在前呢?这一连串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画龙点睛的点拨,使学生由此而悟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一而再受感染,此时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语文要素[2]。

四、用情感引导
我们都知道,情感和精神品质是伴随而生的。情绪的健康会对其它一些心理素质的健康和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六年级上册第五课《七律·长征》这首诗就是情感的教育课,它饱含着毛泽东主席强烈的感情。怎样把磅礴的气势读出来呢?可以情善导,以情传情,把诗中情、
教师情传到学生中去,让三情合一,达到情感共鸣。可以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让学生耳闻目睹红军长征的悲壮场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受感染。录像播放后,以饱含激情的导语调动学生的情感。整节课中饱含激情诱导学生有感情认真读,认真想,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达到情
感共鸣受熏陶的佳境,学生自然而然读出了磅礴的气势,落实了语文要素。

五、用阅读促进写作
        统编版的课文中每一段的文本是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内容新颖、合理布局、语句优美、是广大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典型范文。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文本,走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思想,引导他们把文本的生活和实际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思维境界,丰富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积累。读写结合,就是把学和用相互融合。“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起这个地球。”我们应该要求孩子们善于掌握课文的写作技巧,并用自己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他们能够增长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享受审美的快乐[3]。
亦如语文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描绘和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展现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军神》选择了典型的事件,运用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塑造刘伯承坚毅的内心。人的内心世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如何去体会就成了小学生必须攻克的课题。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一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与刘伯承令人惊叹的表现作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采用多种形式通过阅读和练习,走进文本,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读为本,使学生能入情境,读得更有情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讨论,辩论,设计和其他活动,学生了解了这种的写作方法,就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

六、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探索与实践,在使用统编教材当中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对语文要素在教学中落实的研究,加强实践,不断积累好的经验,以全面地提高广大学生的自主语文能力和素养为目标,指导广大学生扎扎实实地走好语文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刘先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142-142.
[2]杨平.浅谈上好语文课的八要素[J].神州,2018:150.
[3]张麟凌.浅谈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39-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