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华琴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 要:小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系统正式的教育,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问题。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培养小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专注度是首要任务。小学数学课程难度低但内容过于基础,理论性强,趣味性较低。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适当地提问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发散思维。教师也可以由此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节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小学是学生正式走进课堂,接受系统的教育的第一阶段,学生难免会有所不适。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活力充足,正是爱跑爱玩的年龄,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与耐心都有所不足。尤其小学数学的课程基础又单调,灵活性较低,相较于其他课程趣味性亦不足。只按传统教学方式来授课,课堂效率往往较低。因此,通过多种方法来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必然的。而在课堂上适时地进行提问,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授课中,保证紧跟老师的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散自己的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 课堂提问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分析
1.1 明确课堂的教学目的,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要教授最基础的加减乘除等知识,还要向学生传输一些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使学生从小培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求课本知识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也就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了。适时地提问可以打破课堂上僵硬的氛围,使学生暂时地从接受知识的模式切换为自主思考的模式,可以减轻学生的疲惫,重新唤起学生的精力。以提问的方式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可以降低教师的参与度,使学生更多地自己动脑进行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提问可以得到正确回答,往往会选择一些成绩较优秀、反应较迅速的学生来进行回答。这样虽然能快速地解决提问的环节,但提问环节结束过快效率过低,违背了提问的初衷。因此,教师更应该结合授课内容,选择一些侧重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侧重于得到正确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也能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1 问题设置无法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时常会为了使提问得到正确回答,只提出一些单调易解的固定问题,学生并没有回答问题的意愿。又或是随意提问,没有明确的要求与指向,学生缺乏思考的方向,不知所云,无法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仅难以达到期待的目标,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反使课堂气氛更加僵硬,甚至陷入僵局。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的问题没有新意,问题没有抓住课堂重点,并不能带动学生的思考,或者问题过于飘忽,学生思考时反而会使思维脱离课堂,打断课堂节奏。这样的问题设置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价值,无法为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2.2提问后没有留下充足的回答时间
受传统课堂的形象,很多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课堂效率,着急赶进度,提问时只走了一个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实现提问的作用。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为完成任务而提问,问题连续又多,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反应时间。粗略单调的提问没有给学生留足够的反应与计算时间,更会消磨学生的耐心与兴趣。而且,提问不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学生的,而是面向整个班级的,也要适当地留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时间,这样也可以使学生互相沟通,了解他人的思想,更加开阔思路。
3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3.1 数学课堂的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抓住重难点,围绕课程的主要内容开展,凸显中心内容与思想。课堂提问要始终明确教学目的,以最终激发学生思维为重,促进学生的自助思考,不可随意提问。既要引导开展新内容的学习,又要适时回顾学过课程的知识点,促进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如此才能使课堂提问调解教学节奏,推动课堂的有序进行,使课堂生动又有效。
3.2 数学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层次
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力各有优劣,反应速度、思考模式都有所不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只专注于培养部分较优秀的学生。因此,教师要设置面向不同学生的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回答提问的机会。此外,教师还要把握课堂节奏,具备一定的层次性,问题设置由浅入深,由简单的问题逐步引进更有难度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阶梯,促进学生思维渐进。
3.3数学课堂提问要有启发学生
课堂提问不能仅限于练习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还要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为学生指明一些思考的途径。如果只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练习知识,缺乏自己动脑的能力与自觉性。如果不能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那么学习的兴趣就无法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淡化,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如在学习“千克和克”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安排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观察记录蔬菜、文具、零食等各式各样的物品的重量。在课堂上随机提问一些同学,请他们说出自己记录的生活实例,并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转换。教师自己也可以搜集一些例子,比如一个苹果重150克,一个南瓜重4千克等。这样的例子贴近生活,方便学生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也能避免学生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此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强化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提问可以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既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明晰课堂提问的目的。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与学生具体情况设置有层次的问题,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与回答时间,借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锦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8):123.
[2]杨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9):66-68.
[3]罗琳当.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2019(1):129-133.作者简介:石华琴(1980.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