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期   作者:曹海祥
[导读] 初中历史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
        曹海祥
        四川简阳通材实验学校  641400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受传统理念影响,一段时间内初中历史教学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总结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提出之后,这一现象也得到了改变。实践证明,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学生更能够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状态。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对初中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创设优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历史典故以及名人轶事,为了让学生掌握事件的发展顺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经过。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学生更能够融入历史情境,体会到历史人物当时所处的背景。当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科学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建立知识与情境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根据青铜器的形状猜测用途,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在校向学生展示《全球通史》中的相关资料,为学生详细讲解什么是青铜,有哪些优点,再向学生讲解毛公鼎的图片以及相关知识,最后介绍金文,然后向学生提问,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之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甲骨文,这样一来,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历史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带领学生通过探索获得知识。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知识,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批判思维,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就要丰富教学形式,结合多媒体等教辅工具。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师的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之处,教师应当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经常在网络上为学生寻找和下载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丰富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比如在学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中“张骞通西域”这一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网络技术向学生展示直观的地图,让学生思考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在当时,张骞如何出使西域,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思考简单设计出张骞通使西域的路线图,并说出路线两旁代表地理环境以及风土人情。当然,学生也要考虑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通过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历史知识,而是主动参与,通过探索找到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感受到张骞不畏艰险的伟大品质,还会由衷地感谢张骞为地区交往作出的贡献,最终为后期丝绸之路以及当下一带一路等的知识点相结合,以史鉴今,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历史问题,独立解决历史问题的习惯。


三、利用社会热门话题,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学习并不仅仅学习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还会与当下的热门话题相结合,感受历史知识与现代知识的结合。现阶段,每个人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信息获取渠道也开始越来越多,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获取当下热门话题。虽然初中学生已经在智力上和成人相等,但是仍然处于对新鲜事物有着好奇心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在将学生喜欢讨论的热门话题加到课堂上,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还能让学生从固化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学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时,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是讲解社会经济关系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衣食住行之间的联系,教师就可以将近期流行的《延禧攻略》以及《如懿传》这两部清朝宫廷剧搬到课堂上,《延禧攻略》中提到清朝历史中“一耳三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因此使很多观众评价这是一部真正的良心作品,无论是从服装道具,人物造型等都非常符合清朝时期的历史,这样一来,学生也会对清朝的生活状态更加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向学生讲述与乾隆时期密切相关的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学生想要学习更多知识,在这样的学习动机驱使下,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认真学习,也会有效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最终促使课堂效率的提升。                  
四、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对学生创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驱动下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很大的逻辑和联系性,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当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解决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戊戌变法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历史剧《戊戌变法》的精彩片段,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第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的哪些主张被付诸实践?第三,这些主张对现代民族观念有着哪些影响?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梁启超以及他的主张对历史的作用。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教材的内容互相讨论,小组之间通过交流和探索,会得出梁启超是在戊戌变法中提出了以下主张:中国要想自强,首先就要变法维新,改革国家的政治,法律,文化等的教育制度,                  要变法首先要变人。其次也要变专制政权。学生找到答案,对这一系列主张进行分析之后,就会体会到中国近代史其实就是一部救亡图存的历史,通过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学生也能够深刻感受到戊戌变法对当代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设计问题链,要以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已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总结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是指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以及学习对象的深入理解,教师也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印象,从而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石利明.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J]. 考试周刊, 2019, 000(071):138-139.
[2]朱明.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策略[J]. 情感读本, 2019, 000(005):79,81.
[3]缪小丽.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 中小学电教:下, 2020(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