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系统的优化改进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谌信宇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军用航空装备系统复杂性、综合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维修保障领域内普遍而深入的应用推动着维修保障手段、方法、体制与体系的变革。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军用航空装备系统复杂性、综合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维修保障领域内普遍而深入的应用推动着维修保障手段、方法、体制与体系的变革。为了有效发挥维修保障效能,必须有模式先进、技术前沿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有效手段。
        关键词:航空维修;风险;方法
        引言
        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新时期社会发展背景下,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并且国内也开展了相关思想的研究工作,成为了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各国航空领域,对于精细化管理提高了重视程度,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航空设备维修维护保障工作当中,能够促进航空维修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但是,现阶段该项目的实施,还处于实验层面上,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是航空领域发展的科学途径,下面我们就将对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概念进行简单分析,从而为后期研究打下基础。
        1飞机维修的原则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逐渐迎来了春天,使得民航飞机制造业的发展规模也在日益扩大,飞机数量不断增加,飞机的设计水平和设计技术也愈发先进。想要提高飞机维修质量,必须提高飞机维修技术水平。实践证明,最近几年我国飞机维修技术进步很快,而且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维修理念的束缚,并且取得了较为客观的技术创新成果,大大延长了民航飞机的生命周期。在对民航飞机进行维修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各类飞机部件的安全性能,必须充分发挥高科技的效能,引入先进的监测仪器,然后对飞机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进而准确判断飞机的故障类型。民航飞机在运行过程中,一旦某些部件出现问题,那么自检系统就会及时工作,并且准确报告故障点的位置,及时进行调整和维修,提高飞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民航飞机的维修成本。
        2航空维修风险分析方法
        2.1防差错设计和标志识别设置
        “墨菲定律”指出,凡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就一定会发生错误。对机务维修工作而言,人的素质改变相对较难,但防范可从硬件着手。某维修单位工作人员在完成定检工作后清点维修工具时,发现少了一把螺刀。经查,在前一日维护工作中,工作人员将螺刀遗忘在飞机发动机舱内,在清点工具时,未能发现少了工具,导致飞机带着外来物执行飞行任务。尽管没有发生事故,但维修工作中的缺陷暴露无遗。如果此前能够有充分做好防错容错设计,例如,将工具箱按照工具形状进行拓模,每一件工具对应一个模印位置,并且每套工具统一刻印对应工具箱号,就能够在工具清点时及时识别和发现,有效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最大可能将机务维修人为差错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样,一段时间多次收到ELT紧急发射事件样例报告,经查,由于个别型号飞机的ELT按钮颜色与其他按钮一样为黑色,导致维修中误碰误按,如果从颜色上涂改成醒目的红色,并在与其他按钮从空间上进行适当隔离,抑或是加装保护盖,就可以有效防止误按误碰的人为差错。
        2.2保证维修程序和检修体系的动态化
        为了保证民航飞机的检修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维修程序以及检修体系,并且保证维修程序是动态化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各个维修环节的工作可以稳定开展。

在动态化检修体系中,还需要全面、细致地分析维修条件以及因素,比如在对预防性故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掌握飞机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标准,在对典型故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所有的检修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加强对检修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加强考核,提高工作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另外,针对多样化的飞机故障,在动态化的形势下各项指标标准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必须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解决策略,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同时,对检修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保证执行能力的前提下,为民航飞机的维修工作提供保障。
        2.3虚拟环境下系统和实际操作
        (1)设计系统结构。一般情况下,针对航空维修系统功能可以将其体系结构划分为4个层面:第一,界面层也就是输入和输出界面。在该界面中,虚拟环境能够为维修人员提供命令输入操作和外界设备的输入;而输出界面则被用于向维修人员反映处理结果。第二,应用层涵盖了管理、模型建立、分析评估等多项功能,针对不同系统的基本任务,实现对维修资源、数据的全方位管理,并针对维修计划中的各项零部件信息,构建较为完善的数字模型。通过由维修人员对各个操作流程进行仿真处理,不仅能够切实解决维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还能够加强交流与分析,对虚拟维修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较为精准地评估维修的难度等级。第三,对象层具体涵盖了虚拟维修技术中的模型建立、协同稳健模型展示、维修资源保存、评估等。第四,技术支持层主要是指在虚拟维修技术中各个信息设备、软硬件的有机结合。(2)依据方案调试设备。针对维修样机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并准备模拟维修操作中可能运用到的设备,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三维模型的拆卸安装过程中,维修人员可以借助相应的信息服务终端,获得有关数据,分析维修中遇到的障碍和具体内容,从而对维修方案实施有效的证实和评估。(3)人机交互技术。作为虚拟维修技术的关键,人机交互技术也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应用方法。在不同的维修系统中,由于航空设备的各项功能和其使用效果的差别不同,所以使用人机交互技术的方式也不同。目前,在航空虚拟维修技术中包含键盘、鼠标、特定传感设备等。维修人员借助虚拟维修系统对相关零部件进行控制,选用专业的摄像头、数据手套、数据眼镜及遥感设备虚拟控制控制的交互设备,以此满足设备维修需要沉浸感更高的要求,在人机操作模式中,其动作和思维都能够完全由维修人员自身掌控。
        2.5维修保障全周期数据管理及应用
        打通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性能测试、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全流程的数据链路及流转,形成机制,建立基于装备效能发挥的运行数据集成网络可实现数据快速集成、处理及广泛共享。建立维修保障数据标准,并根据维修保障业务需求进行模型化,进行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等方面的挖掘、分析与归集,形成适用于不同业务场景的数据集,有助于大幅缩短维修保障所需各类软件研发周期、改善软件运行的可靠性。同时,探索云技术应用,在节约硬件成本的同时,构建新的综合数据环境,增强跨主体之间的数据共享。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航空维修管理形式,也呈现不断进步的趋势,精细化管理在航空维修保障领域的推行,能够有效解决一些航空维修保障问题。但是,目前我国有些单位,对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行的重要性,也没有完全理解,给推行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将精细化管理模式,与航空维修保障工作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实现航空维修保障领域的发展,并且也有利于航空维修保障工作新思路的开辟,始终坚持“民航安全零容忍”,认真践行“三个敬畏”,形成与航司高质量发展目标相匹配、与安全运行生产任务相适应、与优良维修作风建设相吻合的维修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萍.美军重新设计F-35自主保障信息系统[J].国际航空,2020(7),24-26.
        [2]张涛,袁野.航空装备虚拟维修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