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极限法的农村土地复垦的评价研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杨洋 陈祥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的整合和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的整合和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山西来说,采矿和采煤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土地造成了很大的损坏。因此,为了对受损土地进行复垦,就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采掘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以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破坏条件为基础,以社会经济因素为背景条件,评估未来农林牧业、渔业建设等土地复垦的适宜性。明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明确未来土地用途,可以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依据。评价的基础是对受损土地的调查和预测。选择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指标的值及各因素的权重,评估受损土地最适宜的复垦利用方向,构建最佳复垦模式。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土地复垦的方向和标准,指导土地复垦项目设计。
        关键词:改进极限法;农村土地复垦;评价研究
        引言
        自然生态环境制约着人类的活动和发展,同时也被人类的活动所影响,随着矿山资源的不断开展,当前矿山地区的环境质量正逐年下降。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矿山土地复垦率仅为20%,该问题是由于复垦缺少治理措施,导致各类生态恶化现象频发,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针对现存问题做好露天矿场的土地复垦工作。
        1制约土地复垦的因素
        露天采矿场需要以一体化建设为基础,将“采”“排”“复”有效结合,提高采矿的有效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部分露天采矿场建设尚未完善,如矿山道路、排土场、办公区域未能衔接,对环境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制约露天采矿场土地复垦的制约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该露天采矿场工程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930mm,气候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因此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以草本、乔木为主,山体高度最底为136m,最高为289m,且由于植被覆盖率高,在开采中被损毁的土地面积较大,侵蚀与剥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同时,该工程边坡和平台以裸露岩层为主,风化后岩层的边坡稳定性有所下降,恢复生态的难度相对较高,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植被以及生态的恢复;其次,露天采矿场以裸露岩层为主,其特点在于其生长介质性能较差,开展爆破工作具有震动大、危险性强等特点,对地形、地貌造成了破坏,前期工作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最后,露天采矿场在开采后的周边生态质量环境较差,可能会出现包括滑坡、泥石流、边坡失稳等问题,如不进行地貌重塑,土地复垦的有关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
        2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意义
        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态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物质和资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人类的生存和进步都离不开生态环境。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开始对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为了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全然不顾,导致了一系列的恶劣影响。露天采矿场的开采,往往会给岩层、土壤、地形地貌还有地表附着物带来颠覆性的损毁,环境污染严重、全球升温、资源紧缺等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威胁,所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关系着全人类的生存问题,可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基于改进极限法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步骤
        3.1评价方法
        本方案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为定量分析法,包括改进极限法、综合指数法和多因素综合模糊法。我们可以使用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ou分辨率中包括改进极限法。改进极限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Yi——第i个评价单元的最终得分,Yij——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j个合格因子得分。
        3.2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选取矿区所在区域的政府政策导向、周边土地利用方向、交通状况、与城镇距离、就业机会及提升居民生活条件的可能性6个指标。其中,区域政府规划发展产业对矿区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选择有引导作用;矿区周边土地在自然条件、地质环境等方面与矿区土地具有相似性,因此,周边土地的利用方向对矿区土地利用方向的选择有参考价值;交通可达性反映矿区的交通状况;距离城镇的远近对土地利用方向的选择亦有影响,距离城市越近,居住、生态等土地利用方向较其他利用方向更有优势;若区域就业现状不乐观,利益相关主体倾向于选择能够提高区域就业率的土地利用方向;与就业现状相似,利益相关主体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升生活条件的土地利用方向。
        3.3评价单位划分
        评价结果是通过对土地评价单元结构因素的评价而得出的。因此,评价单位的适当划分对评价的实施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评价工作的工作量、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本文主要针对土地可能受损程度,评估它们的未来状态与煤炭开采或者其他矿产开采造成的破坏。原来的地形和最初的土壤条件在未来都会发生改变,我们基于土地的破坏形式,划分评价单元损伤严重程度和当前的土地利用类型等。通过调查项目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研究矿山生产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所考虑到极限的方法是基于系统工程的“木桶理论”,即最终的评价单位的复垦方向取决于最严重因素,我们精心划分评价单元。以土地破坏形式和位置为一级分级标准,将责任区土地划分为三部分:沉降地、淤泥覆盖地和表土堆积地;以破坏严重程度为二级标准,将沉降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以目前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三级标准,沉降地分为旱地、果园、林地、其他林地、天然草地、其他草地、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道路(原道路修复后,作为评价单元)。另外,淤泥覆盖地和表土堆积地分别作为评价单元。综上所述,我们将复垦土地划分为多个评价单元,共1117个多边形,面积2584.17hm。具体来说,沉降地为轻微程度的草地和林地占比较大,划归为中等的占比较大的是天然草地,而果园则是严重沉降地区域的主要土地类型。
        3.4景观重现
        矿区的过度开采会破坏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景观的异质性减少,抗干扰能力降低。当破坏程度超过了景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这时就需要采取人为措施,重建新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和恢复受损坏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景观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最终达到地区生态平衡、物质循环再生的目的。矿区的景观重现,是对矿区复垦土地质量的改善和提升。根据矿区的实际环境情况和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的空间配置和格局,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在景观层次上进行规划和设计,因地制宜地规划为农业、牧业、渔业、林业以及旅游业等,然后采取工程措施,建立起一个结构完善、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使矿区及周围环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有所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进极限法以土地的最低评价因子作为确定治理等级的依据,可帮助相关人员通过适当的适宜性评价来识别复垦工作中的限制因素,从而更好地复垦受损土地。本文提出的方法对评价单元进行了详细划分,便于对因采矿或采煤引起的受损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充分考虑了各因素和各评价单元的利用方向。在实际土地复垦工作中,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较为准确,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邦瑜.论矿山土地复垦技术与生态重建[J].建材与装饰,2019(33):228-229.
        [2]古琳,王志坤.基于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治理方法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7):182-183.
        [3]邹韵.浅谈矿山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9(10):18-21.
        [4]曾小星,廖翔.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探析[J].科技资讯,2019,17(28):59-60.
        [5]佟丽君.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的原则及主要的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2019(1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