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 陈垚蔚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陈垚蔚
[导读] 摘要: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范乡村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范乡村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本文主要分析在国土和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以期为村庄规划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
        村庄规划属法定图则。它是农村土地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份详细规划。它是开展土地和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土地和空间使用控制,发放农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开展各种建设活动的法律依据。村庄规划是原村庄规划、村庄用地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村庄规划的有机结合,是“多规划合一”的实用型村庄规划。村庄规划是实施乡镇(镇)土地和空间规划的详细规划。主要划定了村内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明确了村内土地利用、开发和保护的格局。
        1村庄规划方面存有的不足
        1.1村庄土地规划杂乱无序
        近年来,由于城市进入发展快车道,农村建设用地征地问题严重,导致农村土地大规模流失,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障碍。这也说明我国的村庄规划,土地的规划布局比较混乱。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我国的村庄规划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而村庄土地规划属于国土资源部。两个部门的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影响了村庄的规划建设。此外,在土地管理制度上,还缺乏对农村宅基地的科学管理。农村违章建筑问题严重。农村土地规划不够明确,土地所有权不够明确,农村土地贫瘠,农村土地流转困难。
        1.2村庄土地的分类标准不统一
        在村庄土地规划过程中,土地类型的分类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即使具有相同属性的土地可能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但土地利用代码是一致的。在原来城乡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强调土地的经济和社会属性,同时村庄的建设用地划分也比较详细,但对农用地部分仅被划分为非建设用地,不满足村庄实际的用地和空间规划的要求,对管理部门管理缺乏管理。
        1.3村庄规划中产业架构较为单一
        在农村,农业是核心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处于边缘。其中,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和饲养家禽为主,制造业以粗加工食品和轻工业生产为主,服务业很少。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单一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生产能力较低,农村产业缺乏发展动力,这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部分村庄由于村庄规划布局缺乏完整性以及前瞻性,且村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居住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对物质收入的盲目追求,也使农村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这对后续村庄的产业框架的搭建造成了较大的阻力。
        1.4村庄规划布局过程中,居民的参与度较低
        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去现代城市找工作,这加快了农村老龄化的速度,造成了农村建设缺乏活力。村民对村庄规划的实际目的缺乏清晰的认识,不了解村庄规划的内容和目的,忽视了自己在村庄规划中的主要地位。此外,以往村庄规划设计团队对村民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够,在规划过程中与村民的沟通中忽视了村民最迫切的需求,这使得村庄的规划设计与村庄的文化和村民的生活习惯不一致。村民的低参与度也影响了村庄的整体规划。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
        2.1对村庄土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村庄规划与村庄土地规划的融合是目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引导下村庄规划编制的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加强与农民的协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落实一户一宅基地政策,加快农村土地规划建设,防止农村土地资源浪费。
        二是规范技术图纸。

以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科学指导村庄规划。对现有的村级土地分类进行优化,可以有效解决工作底图不一致的问题,满足土地空间规划的要求。
        三是科学布局农村住房。村庄居民点布局是在国土和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合理的农村住宅布局中,要调查村内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把握其开发利用潜力。必须严格控制宅基地规模,确保农村村民合理的住房建设用地需求。在布置乡村民居时,要因地制宜,采用和创造不同的布局形式,体现地方独特的空间肌理,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在乡村住宅的布局中,要科学确定建筑密度和间距,预留邻里交往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庭院空间以及房前屋后种植蔬菜、水果、树木等绿地。同时,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协调一致,努力做到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用地。
        2.2村庄规划中制定用地的分类标准
        在原有的空间规划体系下,无论是城乡规划下的村庄规划,还是乡村土地规划,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土地空间规划的要求。村庄土地规划缺乏对建设用地的有效管理,不利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城乡规划以建设用地为主,不重视生态用地和农用地。因此,应制定土地分类标准。分析村庄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构建基于土地和空间规划工作要求的土地分类体系。首先,确定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农用地三类用地。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土地综合整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通过综合保护、系统修复、综合管理、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等多种措施同时采取。将“山水、路、林、村”的重组、开发、复垦升级为“山水、林、田、湖、草村庄生命社区”的土地和空间综合整治。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应加强推进农业空间、建设空间、生态空间的系统恢复与综合整治。此外,历史文化名村镇具有浓郁的农业文明风貌,这也是村庄发展历史和风貌的缩影。因此,应重点对该部分村庄的历史文化和风貌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村庄规划中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与周边风貌协调等内容。
        2.3村庄规划中对村庄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引导
        在规划村庄时,要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融入到土地空间规划的实际工作中,结合农村综合体、一个村、一个产品的规划思路,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村庄的文化特色与制造业、服务业的共同发展相协调,打造乡村产业一站式发展模式。
        2.4在村庄规划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
        在农村土地规划的发展中,为了完善土地利用机制,满足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需要,要突出农村的主导地位。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村民对村庄规划的参与程度较低,对村庄规划的内容和目标认识不透彻,认识不够清晰,而在村庄规划中缺乏主体意识,不利于村庄规划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村庄的规划建设中,始终保持与村民的沟通。相关部门与规划设计单位也要多沟通,随时保持联系,深入了解以及协调各方实际需求,让村民真正参与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共同为村庄的规划和建设做出贡献。在村庄规划编制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科学规划农村用地,积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村庄整体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对村庄的详细规划要做好规划引导,以提高村民的素质。打造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吸引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返乡,为农村发展增添更多活力。
        综上所述,土地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分析了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整合了多份村庄土地规划布局方案,建立了农村土地分类体系。科学引导村产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村规划在村规划中的主导地位。它在村庄规划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协调村庄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改善村民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力新,蔡磊.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全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探析——以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为例[J].浙江建筑,2021,38(01):1-4+9.
        [2]马长凤,马长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思考[J].房地产世界,2020(24):26-28.
        [3]吴伟国.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9):236-237+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