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郭剑峰
[导读]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重要阶段

        郭剑峰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 214251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成长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打造生动、有吸引力、易理解的数学课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采用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可能会造成学生学的痛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还可能造成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考虑,制定适合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寓教于乐将数学与生活经验挂钩,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意义和学习的乐趣。以下几种策略可供教师参考。
1.设立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就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很少有学生会有计划的进行预习。学生盲目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对于思想和生活经验都不足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困难。因此,针对性的预习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就有很大的意义,不是说学生要理解课本上的所有知识,而是在讲课前能够了解教学内容的大意和涉及的范畴。
        例如:教师在讲解10到20的加法前,可以向学生们设疑:“我们的双手有十根手指,那么如果妈妈的手也放到你面前,那么你的面前有多少根手指呢?大家回家可以和父母做一下这个小游戏,下节课我们将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设置一个问题,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又给予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答案的机会。这样做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于加法这个范畴有基本的认识,将抽象范畴转化到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容易,教学效果也就更好。
2.利用目标达成机制,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利用达成教学目标的正反馈机制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来讲,即在学期初给学生们出一道综合整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才能解开的题目,并告诉学生们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够成功将这道综合性问题解开。每一章学习都可以解开一部分题目,直观的告诉学生们学习带来的进步,通过这种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学习,给予学生一种成就感即一种正向反馈。这种成就感可以给予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一个学期学习内容的整体方向和学习后具备的能力。


         我们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举例,学期初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题目“青青草原上有5只羊,被灰太狼抓走了3只羊,又加入了5只羊,过年时又有11只小羊来青青草原做客,请问这时候青青草原共有几只羊呢?”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刚上小学的学生来说既能够和看过的动画片联系使他们感到熟悉,又需要他们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运算。每一步运算又符合每章的知识点——5以内加减法、6到10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等。这样每讲完一章,这个问题都会被解开一部分,例如学完5以内的加减法就可以知道被狼抓走3只后还有2只羊的结果。最终在期末学生们可以解开这道在学期初看起来高不可攀的题目,所带来的成就感毋庸置疑。利用这样一步步达到目标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十分贴近生活,因此非常适合与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进行讲解。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有利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通过学习能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既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带给学生成就感。
        例如:在讲解完小数加减法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看一张超市的结账单,请学生们计算这张账单的总价是多少。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周末和家长去超市买几样菜,并根据账单上的价格进行验算,看是否和总价一致。通过这种实际计算账单花费的方式,巩固教学内容,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成长的方式。
4.建立师生互评机制,不断优化课堂表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中不断改良讲课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对于讲课方式和内容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教师为了更好的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应当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的看法,每讲完一部分课程可以收集部分学生的意见,问问学生哪里听得不明白,对哪部分讲解印象最深。例如:多位学生在填问卷时表示老师在讲乘法时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很生动,印象深刻。那么教师在下部分将除法时,可以适当增加多媒体演示的比例,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得到的意见,分析听不懂的点讲解存在哪些问题,印象深刻的点讲解好在哪里,扬长避短,将讲课方式调整到最适合学生的方向。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奇的性格特点,灵活多变的进行数学教学。让数学学习不再成为枯燥繁琐的过程,成为能给学生带来兴趣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庞琰. 促进有效参与,积累活动经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
[2]郭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4):58-58.
[3]颜爱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提升策略[J]. 考试周刊, 2020, 000(043):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