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黎彧
[导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庄规划既要对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特点进行尊重,还要构建反映农村生活、农村文化以及农村生态的重要基础。
        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庄规划既要对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特点进行尊重,还要构建反映农村生活、农村文化以及农村生态的重要基础。同时利用城市来对农村进行更好的建设。文章主要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发展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庄规划;发展;研究
        村庄规划是我国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实现生态保护、机制创新和产业优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村庄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人口流动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农村建设的新主张,也是农村建设人员的新使命。村庄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环节,要更加重视农村机制创新、城乡协调、生态保护、产业优化、优质服务等各方面建设。因此,村庄规划如何从产业规划、人口流动、土地整合、生态保护、历史传承等角度,有效促进新农村发展,更加关注村民和每个村庄的命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也是城乡规划者的历史使命。
        1新型城镇化内涵阐述
        纵观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以往的城镇化发展有所不同。其核心是不牺牲农民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抛弃传统农业。在具体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立足农民的具体情况,通过对村庄的全面、全方位覆盖,在加强公共服务、改善城乡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共同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发展新型城镇化成为实现提高经济水平目标的主要措施。同时,基于我国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在这个阶段,这就要求村庄规划的背景下新的城市化需要尊重农村生活独特的特点和生产方法,并开展农村生态、文化、生活、历史。它充分体现在其他方面,以便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新时代农村的独特特点,从而实现新型城市关系的良好构建。
        2新要求及现状分析
        2.1规划理念的变化
        在城镇化的概念提出之前,农村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通常是在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某户人家在建造自己的庭院时,如果采用了某种风格,那么其他村民就会模仿该户人家的居住特点,从而进入农村。风景是一样的,不符合现代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规划农村城镇化时,要注意共性和特点。既要保留乡村的传统特色和原貌,又要体现乡村的特色,尤其要避免同一建筑造成的“审美疲劳”。
        2.2规划协调的变化
        规划的最终效果往往是成批产生的。村庄规划完成后,过于注重结果,对农村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村庄规划应从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从“目标”规划向“发展”规划的调整。此外,“美”是村庄规划的重点,但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新村庄规划要从单一的“元计划”中解放出来,坚持把“生态绿色建设理念”作为“无形资产”。积极开发利用农村区域资源,形成强调地方文化特色的氛围,促进农村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的发展。
        2.3多元规划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规划必须融入城市规划和新型社区规划建设体系。因此,村庄规划应逐步由单一的村级规划向村级总体规划过渡。通过理解各种规划理念,实现向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转型。此外,村庄规划的目标是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准备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城镇化”。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需要和利益。“村庄规划”有效地改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了农村产业现代化,用特色产业发展的力量提高了农村发展水平,建立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了城乡差距。


        2.4村庄规划现存问题
        目前,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许多农村青年都集中在城市,农村现有的劳动力不足,农村面积小而分散,和原始的乡村被大多数农民自愿建立,布局和功能有非常大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过度浪费(大部分农村土地以庭院为主,集约利用程度低),使得重新规划和建设更加困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村民都有“进城”的生活习惯。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农村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问题,导致农村地区。整个景观很脏,很乱,很差。此外,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素质较低,农村建设方式相对落后。一些地区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不良现象更加突出。
        3村庄规划发展策略
        以某村为例,在目前的村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村子人口少,劳动力少。②该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薄弱,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建成。目前,只有村委会、卫生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部分公共基础设施无法支撑新农村的规划和发展。③单一的产业结构。这个村子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棉花工业。建筑业和林业虽然可以带来一些额外收入,但带来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因此,针对村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规划策略:
        3.1进行产业规划创新
        根据该村的产业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周边产业相结合,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1)梯田种植面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恢复原有梯田种植,合理增加农田体验项目。(2)建设林业产业区。根据该村的具体发展情况,积极发展经济林种植,丰富了种植林、采伐林等森林经济产业。(3)综合商业用地。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位置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并根据集散中心在该村安装完整的商业设施。(4)高山农场。它是指特色农家乐的开发,主要是结合当地的情况,通过科学的乡村规划开发来实现对传统特色的保护,吸引郊区游客,保证农业和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每个村庄都建立了农民文化舞台和礼堂,为村民提供了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同时,对居民最关心的污水处理和道路改造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建成了许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3.2进行居民点规划创新
        该村全村土地总面积为48.59公顷,而农村居民点面积仅为5.22公顷,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仅为0.13公顷。这说明村里的设施很不完善,功能不全,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然而,就高速公路交通而言,有些道路没有铺设,道路交通效果较差。因此,在村庄规划过程中,有必要重点完成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必须尊重村民意愿,坚持经济适用原则。规划建设幸福大院、宗祠、商圈、体育场馆等。健身设施、凉亭、北廊、回廊等设施;对于高速公路交通,根据当前高速公路交通状况,规划几条乡村公路沿线的景观,确保主要道路均为混凝土路面。
        3.3进行村庄整治规划
        村庄规划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规划建设风格。如果整个村子给人一种脏乱的感觉,那么无论它的建设和规划再好,也吸引不了游客。因此,有必要注重对村庄整体风格的合理提升,对村庄的现有墙体、老房子、残破房屋、历史建筑和成堆的违章废墟进行合理改造。在坚持清洁卫生的目标的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当地居民通过两种方式有效改善村庄的整体风格:(1)积极整治各家各户宅前屋后及门前道路;(2)及时拆除村庄危房。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规划相对复杂,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复杂的村庄规划理念等现实问题。因此,在规划中,有必要积极分析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村土地需求,并将其与土地条件相结合,提高村庄规划的规模、完整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219+224.
        [2]李小云,李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研究[J].华中建筑,2019,37(04):76-79.
        [3]马丙磊,赵艳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住宅规划发展建设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1):204-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