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靖安小学 210057
摘要:诗歌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十足的意境,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诗歌教学就是主要 围绕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从课堂实践出发,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引导,以丰富有趣的生动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审美性,增加课堂的延展性,促使学生在反复的学习和练习中生成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审美;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是对学生审美意识和语言能力加以培养的重要场所。诗歌作为一种浓缩的语言形式,是我国优质传统文化长期以来积累的产物,也是我国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诗歌的结构相对严谨、格式要求严格、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意境,长期积累下来可以另学生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识。所以,教师需要正视诗歌教学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在教学中传授给他们提升诗歌审美的方法。
一、在阅读中体会语言美
朗读是学生体会诗歌语言意境美、语言美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发掘其内容的美好之处。若想开展有效的朗读活动,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选择学生兴趣度较高的诗歌,还要让其明白这首诗歌的重要性,明确这些之后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的深入和投入,进而在深刻的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歌语言的美感。
其后,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可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信和积极性去面对诗歌的学习,从中获得更好的朗读体验,提升审美感知力。其中,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齐读、分小组朗读、同桌互相朗读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调动其朗读的欲望,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提升其诗歌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林升的《题临安邸》时,可以将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先用教师示范朗读的形式让学生跟读,在学生掌握了整首诗歌的全部正确读音和停顿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朗读的机会,然后其他小组成员负责聆听和评价,而在其他同学的朗读中学生也可以找到自身朗读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在朗读意境中体会诗歌语言的美,感受诗歌中描写的青山重重的景色美,从而培养起审美意识。
二、在绘画中寻求诗歌美
美是需要我们调动各种感官去体会的,口、耳、手都可以成为我们感受美的工具,除听老师、同学朗读和自己朗读外,学生们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将自己在诗歌中感受到的景象和体会到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们可以在简单了解诗歌描绘的内容之后,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绘制出诗歌中描述的景象,利用绘画将诗歌的意境美直观的展示出来,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美的价值与含义。
例如,在讲解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学生无法直接体会作者所描述的景象,更感悟不到诗人羁旅的孤独和家国之忧。教师可以课前为学生安排一项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寺庙敲钟时的场景或参考一些游船漂泊的画面,然后根据自己对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想象绘制出张继的夜半漂泊图,并让其在正式上课时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在欣赏学生想象中的诗歌美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自己图画中“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寂静美。尽管由于绘画水平的限制,学生们绘制的图画可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亲手绘制的图画会让其深化对诗歌的印象,对诗歌内容也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能理解诗人的内心与情感,提升自己感受美、欣赏美的审美境界。
三、在多媒体设备中体味课堂的乐趣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将一些抽象的课程内容简单化,而这些设备在古诗词审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十分突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诗歌直观化,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感受和听觉冲击下获得直接感官和审美体验。尽管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审美能力,但有时在自己体验、感受美的意境时还是存在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就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设备播放的视频、图片或音频感染下学生可以体验诗人散发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意境与美感。
例如,在讲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时,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们可能无法理解山河破碎的忧愁与渴望国家安定的迫切愿望,更无法体会到诗歌中描写的雄壮奔腾的美感,其中蕴含的忧愁美更是他们无法感悟到的。这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黄河奔腾的景象,或者播放讲解南宋历史背景的纪录片,让学生从中体会诗人隐藏于诗歌中的情愫,使其更深刻的理解诗歌内容,得到审美感官的充实。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诗歌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方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语言能力的提升也十分关键,教师要在日常的诗歌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审美的引导,让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最终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落实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萍.古诗词活动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
[2]沈健.也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