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听说读写训练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贾国华
[导读]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

        贾国华

        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更是塑造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而且,听说是口头交际的体现,读写则是书面表达的反馈。其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紧密关联。如果其中一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另外三个方面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受到诸多因素束缚,以致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大都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现状。很多教师更是将读写置于一切教学工作的关键位置,不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在通过各种途径着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而听说能力的培养,则被置于搁置境地。其严重背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特性,更不利于对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与全面发展需要的满足。基于此,教师应从小学学生认知现状出发,将听说读写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并着力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活动的构建、教学路径的拓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听、动口说、参与读、用心写的机会,让学生在针对性、高质量、多元化听说读写实践中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蜕变旅途。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听说读写;训练;分析
        全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以全新高度,切实强调了加强听说读写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且,就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而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塑造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只有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技巧,并长期坚持强化训练,其认知积淀方可更为丰富,语文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提升,更利于对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与发展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只有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方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涉猎不同领域知识,其认知体系自会趋于完备,人文素养也会深度塑造,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更会获得全面激发,语文的育人功能必将切实释放。因此,教师应以抓好听说读写教学为突破口与切入点,不断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借助各类实践性、探究性、针对性教学活动的构建,让学生在全方位、多元化认知体验中不断发展自身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相互之间的融合与贯通,来切实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更好发展语文学习能力,获得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一、强化听的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吸纳信息
        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促进理解、巩固语言的关键,其对于学生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而且,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方可就自己获取的信息予以加工、进行提炼、开展表达,最终运用于说、读、写之中,获得认知发展。一是培养学生“听”的习惯。通过诸多引导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去倾听老师、同学、家长的话,逐步养成能听、会听、善听的良好习惯。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应认真听讲,在悉心聆听中获得知识、获取信息,得到启发,不断强化“听”的能力。而在和同学交流、互动中,应懂得尊重同学的思想、意见、观点,在“听”清楚同学想法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研讨。另外,还需要多为学生提供更多“听”的机会,借助听故事、听范读、听音频等过程中落实“听”的技能训练。二是做好常规“听”的训练。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听”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听要点、听细节、听重点、听发音的差别。借助校园广播、校园新闻、课文朗读等落实“听”的训练,指导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听”,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性“听”的比赛,让学生在完成“听”之后将所听到的内容写出来,开展评比检查,对优胜者适时鼓励,强化学生“听”的能力培养。
        二、做好说的技能训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
        说是在“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交际技能,而加强“说”的能力的训练,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落实“说”的技能训练与指导时,应以学生实际与需要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多说话、表达、交际的机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敢于大胆说话,及时纠正“说”的错误,逐步获得“说”的能力发展。一是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并在以听带说,以说促听,听说结合中提高口语水平。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充分鼓励,克服学生的怯懦心理,提升学生“说”的能力。二是纠正学生表达谬误。对于学生“说”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遇到的困惑等,悉心分析、耐心讲解、让其认识到不足,然后着力强化。尤其在学生“说”的时候出现错误、问题时,不应立即打断,而应让其说完,完后在进行分析与指导,同时在学生“说”的时候多倡导其注意运用礼仪、幽默等规范,对于语法、规范等问题,应结合语境落实进行强调,结合具体话题,培养学生“重在参与”的意识。三是开展说话指导活动。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让学生在讲故事、演话剧、做访谈等活动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三、落实读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更是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进行心灵直接交流的主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体验语言的节奏美、音韵感、情感美、思想美过程中丰富认知、拓宽视域、提升积淀。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内、课外阅读等途径,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与策略,以切实强化学生“读”的能力。一是科学开展课内阅读指导。根据教学需要,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自读等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精读、细读、品读、略读、自读等意识培养,在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中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善于阅读、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二是切实践行课外阅读引导。为学生推介一些辅助性课外书目,组织学生按规划、按要求开展课外阅读,在各类课外素材的驱使下拓宽学生视域,开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认知。另外,教师还需要适当渗透一些必要性阅读方法指引,让学生形成查阅工具书、做阅读批注、积累阅读信息等能力,为其认知发展提供铺垫。
        四、侧重写的技能训练,塑造学生综合素养
        写是学生输出信息、书面表达、展示自我的最佳途径,更是对学生“听”、“说”、“读”能力的集中反馈。因此,教师应从最基本的字、词、句训练出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训练中提升“写”的能力。科学驾驭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一是借助造句训练,让学生自主选择字词,对其科学组合,开展造句训练,在写好每一句话的基础上夯实其“写”的基础。二是借助写话训练,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典型事物、场景、活动的观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充分表达,在写短文、写语段中发展其“写”的能力。三是借助看图作文,培养学生根据图画确立主题、列出提纲、完善构思的意识,将“写”话迁移至写作领域。四是鼓励叙写随笔。以更为自主的训练形式,强化对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写”的技能发展。
        五、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听说读写教学的开展,对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在参与听说读写教学的过程中,其各方面意识与能力也会得到慢慢激活,更利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认知潜能的开掘。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听说读写教学实践时,应以学生身心特性为基础,将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充分关联起来,既要抓好每一个方面的训练与引导,又要做好四个方面的贯通与衔接,并确立针对性、科学化、合理性指导规划,切实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实践中获得更多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使听说读写教学慢慢回归至语文之本质。通过潜移默化的浸润,循序渐进的培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时彬.主题串烧,点亮阅读——教材延伸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听说读写”一体化的实践与思索[J].课外语文,2019(27):62-63.
        [2]邵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探究[J].考试周刊,2019(61):57.
        [3]蒋娴.立足课堂教学,着力开展听、说、读、写训练[J].语文天地,2018(30):95-96.
        [4]郄国霞.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8(07):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