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领路——让语文教学更有抓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沈瑞 张阳阳 李照煜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有效落实教学要素
                                                       
        沈瑞 张阳阳 李照煜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协同中心小学,湖北 襄阳 441000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有效落实教学要素,运用各种精准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科要素的引领不仅有助于促进他们独立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还有助于明确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并且提高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新问题、新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在学科要素的引领下,使语文教学更有抓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要素;教学实践;策略
        基于新课标标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还应准确把握每一单元的学习要素,以要素为抓手,切实展开多种教学模式来落实要素,让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从而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培养。教室应该设计好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方法,在了解单元要素的基础上丰富课堂内容,填充教学结构,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总量,提高其认知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利用教学要素进行教学。
        一、精准预习,要素提供方向
        学习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不能陪伴学生一辈子,不能任何学习任务都是教师布置,学生才懂得去做。拥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锻炼逻辑思维,总结知识点,还有助于养成自主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一篇新的课文蕴含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仅凭教师一人在课上讲解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自行了解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时代以及题材与体裁。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每单元教学之前引入本单元的教学要素,让学生根据教学要素提供的方向进行课文的预习,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自学、预习之前拥有正确的学习观,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相应的课堂准备,还使得学生自己消化教学要素,明白自己这段时间内学到了什么。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实践为例,学生在预习时除了基本了解课文大意,通读全文,解释重难点字词以外,还应该写下自己对于课文发展的预测:老屋什么时候会倒下?老屋为什么想要倒下?最后老屋为什么没有倒下?老屋还可以站多久?假如小蜘蛛的故事终于讲完了,老屋还会倒下吗?这些内容正是学生对于单元要素“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以及“尝试续编故事”的消化与认知,也展现出了学生对内容是否明晰。这样预习过后,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省下很多留给学生当堂思考的时间,使教学效率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教学要素的引领作用,也让学生明白自身学习情况,从而因材施教。


        二、实践展开,要素引领主题
        实践活动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要素落实程度的好方法。当然,课堂实践活动并不需要总是占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而是可以细化到日常学习之中,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位学生获得沉浸式体验,全身心参与,课堂气氛欢快热情,学生各抒己见,大家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单元要素指出: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本单元第二课《将相和》展开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自发总结出本篇课文中蔺相如和廉颇各自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本内容,给出理由,总结出每一件具体事例分别体现了哪一方面,总结出课文借助“将相和”阐明了怎么样的道理。当然,讨论过程中需要多次阅读文本,教师要限定时间,使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并且自发找到快速阅读的窍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回答教师的问题,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由教师给出评价。
        如此开展实践活动,让学习要素渗透进学生的讨论学习当中,最终落实为学生自身的理解与收获,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课程核心素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信息教学,要素展现思路
        信息化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综合大方向,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教材,以课本上所体现的单元要素为抓手,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将要素溶解在课件视频当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与教学主题相融合,做好课前预设。
        以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要素为例,课本提出: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针对本单元第三课《汤姆·索亚历险记》,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微课课件成为教师讲课的主要工具,帮助教师完善课堂。首先可以播放《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中符合课文节选片段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场景,再结合课文文本,划分课文结构,找出重点语句,总结中心思想,最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件上所呈现的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梗概,了解本书大致的全部内容,当然还可以为学生搜集本书其他的精彩部分,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提前消化教学要素,做好对应的课件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对他们无法理解的知识进行补充说明,最大程度丰富他们的知识总量,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有效落实教学要素,运用各种精准设计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教师还应该将要素落实融入到多方面的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此促进他们独立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注意力,进而激发其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要素有效落实,语文教学方法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高国云.如何围绕小学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J].新课程,2020(47):181.
[2]王秋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语文要素”落地[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1):65.
[3]赖李真.指向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自然化”教学构建[J].语文建设,2020(14):47-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