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韦元威
[导读] 现阶段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更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韦元威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恒丰社区恒丰民族学校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558111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更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更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阶段美术教师所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美术功底。并且通过美术作品鉴赏,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创作兴趣,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创造出学生自己喜欢的作品。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是智慧的结晶,拥有了较高的教育研究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意识,使学生的心灵世界更加丰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小学阶段学生在欣赏和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文就从小学美术教学价值出发,探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相关策略,从而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功能
        小学美术学科具有美育以及德育双重作用,这里的美育是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美感的有效教学活动的总称。在教学中发挥美术学科教学的美育作用,可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功能性,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艺术气质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小学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自己想象,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的艺术修养。而德育教育则属于道德教育范畴,美术教师在艺术作品中深入挖掘德育教育元素,从而提升并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并且在美术作品当中融入审美价值,以及理想追求等,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综合性成长。
        二、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小学美术学科并位数的足够的重视,学校方面开设美术的课程只是一种形式。由于缺乏对美术教学的足够重视,严重影响了美术学科教学的发展。当前学校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文化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学校知名度等。从学生与家长方面进行分析,即使家长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也只是将其作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会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化。由于整体教育环境氛围的影响,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最终会影响整体教学质量。从现阶段都枚数学科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较为传统。
三、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设置科学美术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美术基础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实际成长情况,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许多学生的美术功底相对较为薄弱。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成长状况和学习基础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美工练习。例如,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编织、刺绣、用彩纸制作玫瑰花、折千纸鹤等,自己制作漂亮的书签、贴画、学习剪纸艺术等。例如,剪纸就凝聚了我国民族智慧以及传统文化,从而综合反映了我国的传统习俗和和社会习俗等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进行剪纸创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发扬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活动时,应告知剪纸的起源,剪纸所涵盖的内容,如灯花、春花、窗花等相关内容。又例如,布艺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民间艺术。通过布条等材料的恰当组合,构成漂亮的艺术作品。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美术知识包含内容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国画、水粉、水彩、版画、雕塑等形式的创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引导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精神。对于艺术功底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更多的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体会成功创作艺术作品所带来的乐趣。
        当然美术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一些节日的视频。例如,在春节将要来临时,引导学生剪窗花,并且让学生用自己剪的窗花来布置教室的窗户。在中秋节让学生用橡皮泥,设计出各种个样的月饼。并且让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出与中秋相关的绘画作品。在端午节时,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条折节小粽子,这都是比较简单的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重视美术作品赏析课程,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积极性
        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美术作品赏析,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许多雕塑、水墨、山水、年画等教学内容,同时也有世界文化遗产欣赏,西方绘画等课程。教师要合理运用赏析课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兴趣,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美术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三)创设合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意识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寻找学生喜欢的动漫播放出来,当学生看完这些动漫作品之后,让学生尝试进行卡通动画设计。教师也可以尝试着给学生讲童话,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引导学生结合童话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创作,表现故事当中的情节和场景,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系列的漫画。
        (四)引导学生创作出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
        对于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拥有着较强的艺术天赋,不同学生的创作兴趣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国画,有的学生喜欢读贴画,有的喜欢剪纸折纸。美术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学生,创造出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拥有扎实的美术功底。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此是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美术基础。通过美术作品鉴赏的课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并鼓励学生创造出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从而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艳萍.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马丽.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 中华少年, 2017.
        [3]龚婷婷.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 000(020):147-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