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主线”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姜玉芳
[导读] “问题主线”教学法符合当今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姜玉芳
        亳州学院附属学校   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问题主线”教学法符合当今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它能够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如今,“问题主线”教学法被大量应用于课堂中,且获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和效果,该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满足其个性化发展。就“问题主线”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问题主线”教学法;初中历史;运用
        “问题主线”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探究历史真相过程中,基于矛盾认知等心理状态了解历史学习过程的一类学习方案。初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将“问题主线”教学法应用在课堂中,这不仅能够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还有助于突出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而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获得绝佳的历史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
        人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够知晓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时需通过历史教育加强学生对于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坚强的意志。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始做起,通过导入一些趣味事件或者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事物的本有规律。教师并不需要对任何教学话题做出预先制造,而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课堂教学的融入点。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关注历史知识的学习问题。学生会在思考过程中对各类答案完成了解,在做好猜想验证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之前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引出相应的教学话题,设置多类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一种存在感。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指出学生的认知冲突,结合学生的认知概念去让学生进行理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了解到各类事物的基本特征。例如,在教学“百年的屈辱史”这一专题时,教师就要将祖国今天的繁荣与过去的发展进行对比,提醒学生保持清醒,让学生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这样一种基本思想。对于某些抽象的历史内容,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物图形的展示去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在教学《社会历史变迁》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穿着一些特色服装去进行授课,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红色战役》这一课程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容易知晓的例子去对其进行类比,将新旧知识联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
        二、呈现丰富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
        教师要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结合问题提出,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主的举手去回答问题。这样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氛围构造时要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尊重学生的彼此个性,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了解到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实施的重要性。破除以往教学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迷信发展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基于平等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教学一些历史课程学习方法,真正改变以往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

这是求同存异教学发展的一种基本融入口,教师不能够让学生对某些历史知识只是产生一种记忆,而应该发散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创造思维。结合历史知识教学的基本方法,了解学生学习的一般特性,以更加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去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做出探索。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历史课外书籍,要求学生在课后去对其做出了解。多让学生观看一些极具意义的历史纪录片如《光辉的历程》、《长征》等,起到历史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效果。在讲解一些历史场景、历史事件时,不能够让学生以单一的模式去对历史知识做出认识。而应该要求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认知立场,去对历史问题做出了解。例如,在教学《红军长征》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简单地给出一段材料。之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一段材料所涵盖的基本内容,结合对于材料的解读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过程,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这样的多方面学习过程比单一的课本知识呈现模式更具趣味性,教师必须结合丰富历史资料的呈现,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
        三、掌握有效提问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
        适当的提问过程能够激起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思维,教师必须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教会学生历史学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敢于去进行问题回答。教师首先必须传授一定的提问技巧,使学生能够在互相提问过程中理解历史知识学习规律。对某些较为直接的知识,教师可直截了当地对问题做出发问。通过简单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快速记忆相应的知识。对于某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则可以结合情景创设。先引出一段材料,之后要求学生思考该段材料所蕴含的内容。结合概念理论的讲解过程,让学生对相应知识点做出梳理。一些特殊问题的提出,还需要教师选用对比教学法去对其做出区分。例如,在教学“马关条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南京条约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对割地、赔款、通商等部分内容做出记忆。这是基于教无定法的一种有效教学研习,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存在的一些不足。教师在提问过后,还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迸发出学生新的历史思维火花。在教学《大危机和新政》这一课程时,对于本节课程所产生的三个结论,教师可提问学生如下几个问题―经济危机最早是由哪个部门开始的?经济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济危机过后所产生的新政策有着怎样的作用?学生会在思考过程中对经济危机产生理解,最终了解到经济危机最先是从股票行业开始的。经济危机是由资本家盲目生产,消费者无力购买构成的。经济危机过后产生的新政策,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其问题。通过掌握有效提问方法,教师会创设出更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历史教学中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为提升教学质量,初中教师还应当将“问题主线”教学法引入课堂中,也要确保问题符合学生认知且具备开放性,这样才能起到横向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要创新问题的提问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学生探究搭建平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还能够让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更高效。
        
        
参考文献:
[1]赵艳霞.“问题主线”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20(16):145,147.
[2]兰建存.“问题主线”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9):99.
[3]杨爱玲.“问题主线”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家长,2019(2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