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杨振华
[导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针对这些普遍存在危害较大的问题,详细加以列举、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身份证号码:42900519881220XXXX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针对这些普遍存在危害较大的问题,详细加以列举、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质量问题
        目前,中国城乡建筑事业蓬勃发展,建筑施工队伍不断壮大,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一次大的挑战、大的发展、大的飞跃。每一位建筑工作者所付出的血与汗都是为确保最终的建筑质量达标,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参建单位的发展大计,如何更好的完善在现有条件下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状况,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的施工环境,为参建各单位的良性发展建立一个新的平台,是每一位建筑工作者当前的任务。
        1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影响因素
        1.1 设计方面
        l.1.1 变形缝没贯通;
        1.1.2 女儿墙未设伸缩缝;
        1.1.3 细石砼防水层厚度过小,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
        1.1.4 没根据防水等级设防要求选用防水材料或进行防水构造设计;
        1.1.5 重要部位缺設计样图;
        1.1.6 细石砼防水层与结构层间缺少隔离层,造成屋面裂缝;
        1.2 施工方面
        1.2.1 基础沉降不均匀,墙身开裂:
        1.2.2 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
        1.2.3 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
        1.2.4 预制构件裂缝,预埋件移位,预应力张拉不足:
        1.2.5 水暖电工安装粗糙,不符合使用要求;
        1.2.6 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
        l.2.7 屋面找平找坡不够,造成屋面或天沟等局部积水;
        1.3 材料方面
        1.3.1 烧结瓦吸水率大,抗冻性差;
        1.3.2 卷材等柔性防水材料物理性能较差,高温流淌、滑动,低温脆裂,抗老化性能、不透水性等都不符合要求;
        1.3.3 卷材等柔性防水材料存在孔洞、裂口、露胎、杂质等外观缺陷;
        2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工程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原因,可归纳如下:
        2.1 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目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常有发生。
        2.2 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欠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2.3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等,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2.4 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
        2.4.1 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4.2 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在小于I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3 建筑工程质量的综合治理措施
        一旦出现质量通病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预防和治理通病,必须对通病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分步分阶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综合治理。一般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 以科研为先导。通过科研提高材料的功能和性能,使材料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其次通过科研产生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3.2 把好材料质量关。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和复验,杜绝不合格材料的流入。必要时可对材料生产过程进行抽查,如幕墙打结构胶、商品砼的原材料及配比质量抽查等。
        3.3 设计质量是基础。实践证明,工程设计特别是建筑和结构构造设计是预防工程质量通病的基础。不少质量通病都和设计有关,如墙体伸缩缝、现浇板角部裂缝等。
        4 施工中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中心任务是要通过建立建全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和等级要求。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4.1 事前控制
        即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它是指在各工程对象正式开工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和有关方面进行的质量控制。首先要重视第一次工地会议,做好监理预审和施工图纸的审查工作。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以及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其次,在工程施工前,由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设计交底。最后,监理工程师对拟开工程有关的现场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发出书面的开工指令。
        4.2 事中控制
        即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所有与施工过程有关的质量控制,也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工序、产品或分部、分项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图纸、技术交底以及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实施,直接涉及到工程产品质量能否达到要求或标准。因此,监理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的监控与检查,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工程对象始终全面地处于监理人员的监控之下,确保工程质量。
        4.3 事后控制
        它是指对于通过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及其有关方面(如质量文档)的质量进行控制,是围绕工程验收和工程质量评定为中心进行的。首先要做好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其次做好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5 结束语
        建筑业作为国家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产品的质量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危。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住房漏水、墙身开裂、抹灰脱落等等质量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也造成很大的影响。质量问题是可以预防的,而不是事后再处理,重点应放在质量问题的预防阶段,逐步积累工程质量问题的经验,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把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使工程质量的控制成为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黄宝松.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中建设信息.2006.
        [2]张北海.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浅见[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