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 李思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李思立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道路桥梁的实际施工中,常常由于现场施工不规范或者道路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就会严重影响行程舒适性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改良处理,以减小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湖北长江路桥有限公司  湖北  43007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道路桥梁的实际施工中,常常由于现场施工不规范或者道路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就会严重影响行程舒适性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改良处理,以减小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道路桥梁工程的主要构成进行阐述,分析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原因,从而探讨道路桥梁工程病害的施工处治技术。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治技术
        引言
        在“互联互通”战略理念的正确引导下,国内各省市及自治区之间道路工程的建设脚步正稳步迈进,持续完善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格局迫在眉睫。但道路工程使用过程中,受地质、气候条件及车辆载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滋生出较多的病害问题,其不仅会降低道路的使用价值,而且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道路工程的病害处治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工程施工阶段及后期运营维护期间应加强道路病害处治方式方法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处治措施,提升道路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
        1、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常见病害
        1.1 麻面、蜂窝现象
        道路工程的不当施工会导致道路破损、麻面和蜂窝现象,主要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欠缺、施工过程不规范。通过对道路工程施工的长期实践与研究,会发现沥青道路路面施工配比计量不准、搅拌不均匀、运输时间把控不严、混合料分层太厚、混合料离析等是导致沥青道路路面病害发生的几大重大因素,从而诱发沥青路面出现破损、麻面、蜂窝现象。在道路施工结束后,应对路面进行必要的养护,如果路面养护的时间短或者养护不到位,也会造成沥青路面破损、麻面、蜂窝现象,从而降低了道路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1.2 沉降
        路基沉降是路基和与其相连接的路面形成近乎垂直的下沉现象。造成路基出现沉降病害的因素并不唯一,比如水损坏、路堤碾压密实度不达标、路基基础软弱、地质突变等因素,特别是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处理填挖交界位置或湿软路段处理不完全等,以致施工结束后出现肉眼可见的沉降问题。还可能是V型或U型沟的填方施工阶段,因坡积层于土石界面出现滑移,诱导路基出现整体滑移与沉陷问题。
        1.3裂缝
        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荷载型裂缝,简单来讲就是因为行车荷载过重所引起的,因为沥青路面的下承层一般都是半刚性的,其强度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在车轮的重荷载压力下会造成底层出现裂缝,在日积月累之后裂缝会慢慢地扩大延伸,然后出现道路的表面。二是非荷载型裂缝,这种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度,当温度比较低时沥青会进行收缩,而当收缩的范围超过沥青的抗拉强度之后就会出现裂缝。当然这种裂缝一般都是横向的,并且易发生在冬季。
        1.4路基变形
        路基变形是路基基底因受巨大填方土压力及车辆运营过程中的动荷载而产生的路基变形现象。路基变形不仅影响路基自身的稳定性,同时也对整个道路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经过处理的路基会处于比较平坦的状态,但在施工车辆的碾压以及投入使用后的交通车辆压力作用下,道路的路基就会出现荷载量过大等情况,进而造成路基变形。总体来看,路基变形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一是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的分层控制施工不够准确,造成路基中的含水量偏大,引起路基变形;二是是换填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道路路基在处理结束后因为受较大的压力作用而出现变形的情况。


        2、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病害的治理措施
        2.1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技术
        针对道路桥梁结构发生的一些病害,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根据原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及工艺进行具体设计。首先,道路桥梁可以用增大混凝土结构物的截面面积和配筋进行加固,可以实现对主要支撑构建的加固。需要对相关的参数范围及尺寸结构进行计算,明确病害的位置,加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黏合,从而达到预期的要求。其次,可以采用植筋技术,在原有结构上加大其承受范围,将新的钢筋植入其中,从而避免结构变形对于道路桥梁的整体影响。
        2.2对路面的不平整,麻面和蜂窝现象的治理
        首先,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原材料,尤其是沥青路面,应选择好的沥青材料,并针对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等指标进行检测,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其次,在沥青加热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在沥青搅拌的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在摊铺前应检查封层质量、控制沥青的使用量。在摊铺过程中应保证连续均匀摊铺,在碾压过程中要做到轻起慢停,保证对混合料碾压的密度。严格控制路面的施工质量,改善路面质量,提高工程质量。
        2.3裂缝质量
        封缝、灌缝及贴缝是当下治理道路路面裂缝问题的常用方法,相比之下,灌缝的应用频率更高。既往工程实践表明,灌缝法能更好的改善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贴缝用于基层与横断面状况较好的工况中表现出而更好效能,而封缝适合于因沥青老化而形成的裂缝与渗水较严重的路段。针对温度裂缝,可以从技术与材料两个方面加以治理,先要加大水泥与水煤灰类型的控制,确保其能与施工技术紧密结合,推荐选用高效的减水剂,严格筛选混凝土集料内粒径较大的颗粒,结合实验分析结果,保证在相应温度下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有益于减少路面裂缝问题发生率。
        2.4注重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是否合格,以及施工材料使用方法是否规范,直接影响道路施工中路基路面的质量。施工方要结合道路工程施工的相关情况和要求,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控。在施工材料采购、运输和现场摊铺过程中,施工方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验收和管理,确保材料质量不存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按照施工标准规范化地使用材料。在应用水泥稳定碎石的路基施工方法时,应采用振动试验法进行密度测试,以确保水泥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对于采用混合料的施工来说,考虑混合料中细料、矿粉等会对混合料的收缩产生较大影响,应对混合料中的各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必要的控制,以确保混合料的收缩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5新型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的应用
        首先是改性沥青,这是一种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产品,其直接改变得了沥青的物理形式,使其使用价值更高;目前在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投入了使用,并且在实际的使用中效果也非常好。其次是乳化沥青,这种沥青具有修复磨损位置以及裂缝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沥青的老化速度,降低沥青中致癌物的挥发。最后是土木合成材料的应用,作为一种聚合物其对于路面的修复效果相当好,目前我国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
        结语
        综上所述,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在高等级道路管理体系当中对于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治管理属于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该项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适用年限以及人们的出行安全,但是,目前由于一些外界因素影响,使得该项防治工作质量并不高,一些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治,甚至还会出现逐渐加重的现象,这对于高等级道路的使用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高等级道路管理部门内部工作人员需要重点研究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病害问题成因及防治策略,结合具体的问题成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及优化革新策略,以此来保证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治,进而提升高等级道路的有效应用率。
        参考文献:
        [1]庞海宗.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6):161-163.
        [2]李城.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5):251-252.
        [3]周润翔.高速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003):9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