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视域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塑造研究——以安藤忠雄“上海保利大剧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丁忆
[导读] 摘要:剧院建筑设计是一种以主题故事叙事的舞台艺术,是向观众面对面直接传递“真善美”的信息空间,也是一个城市文化象征的精神场地,同时也是塑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载体。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上海市闵行区  200240
        摘要:剧院建筑设计是一种以主题故事叙事的舞台艺术,是向观众面对面直接传递“真善美”的信息空间,也是一个城市文化象征的精神场地,同时也是塑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载体。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深谙这一道理,他在很多时候更像是位哲学家,不断思考着建筑与城市、自然、光影和生命之间的奇妙关系。本文以“上海保利大剧院”为例浅析建筑设计视域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塑造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安藤忠雄;上海保利大剧院
        1建筑设计与“空间解构”
        坐落在上海嘉定的保利大剧院毗邻上海国际赛车场,是上海地区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它拥有空中舞台、水景剧场和两个室内剧院,能够满足戏剧戏曲表演、交响音乐会、大型歌舞剧、综合文艺演出以及其他各类型节目的演出需要。
        剧院得名“万花筒般的建筑” ,是由于剧院内部以或垂直、或水平、或倾斜的四个“圆筒”贯穿,简单的几何体构成建筑基础的框架与动线,在内部相互交叠与碰撞,划分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解构了立方体的公共空间。
        四个“圆筒”也对应了四条轴线:第一条贯通南北,穿透这个建筑的主体,一面连接自然景色远香湖,映入眼帘的是自然典雅的湖光水色,一面连接城市高楼景观建筑嘉定商务中心,展现了城市空间的繁华与喧嚣;第二条轴线斜插远香湖水面,自然勾勒出水景交汇的剧场;第三条轴线贯穿了剧院与商业中心,使两个重要的区域产生直接、联系并双向引导入流;第四条轴线则构成剧院内部的休闲区域。剧院的存在以不同层次的关联与交叉使视线更为通透,体现了建筑空间的灵活与通透。 
       
        2 建筑设计与“城市基调”
        保利大剧院是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第一次受委托在中国做文化建筑空间。作为安藤在国内最满意的作品,它不仅因为建筑工艺完美无瑕,还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区域文化,是安藤禅宗思想与上海市嘉定区静谧祥和的“城市基调”异曲同工,达到合一境界。
        “城市基调”,是表达城市的自然地域特征、历史、城市精神的象征,或者说是符合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和城市社会的城市色彩,这种“色彩”不同于肉眼可见的颜色,它可以让城市变得更有序、更和谐,让市民能更佳地认识空间划分,提高行为效率,以达到更优质的生活水平。
        建筑作为体验城市文化与情感的一种符号, 传承着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而剧院建筑又被认为世界建筑界公认的“建筑之最难”,每一座大剧院都可以作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人文地标。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每一座高端大剧院都蕴藏着本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质,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文化气息。
        3 建筑设计与 “环境认知”
        城市是各具功能和意义的文化空间的集合,是一个被生活的空间和场所。城市空间之所以能成为场所,是基于人对空间的认知并赋予其价值,人们通过在空间环境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并建立空间归属,搭建起环境与公众情感的互通。人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与心理认同决定了人与空间之间的感性关系,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这些不同的感官协同作用,形成了人们对空间全方位的整体感受。
        城市设计的角度认为,城市的文化空间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城市建筑空间, 是一种文化环境,是被象征性结构化了的一种空间感受。安藤忠雄在建筑设计深耕心理学空间40年,也创造性地融合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十分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关联。
        保利大剧院的空间设计从进场、等候到观演的过程就给我们那带来观演般的空间感受。各个异质性空间作为不同场景的承载,而情节的铺叙则是通过一系列空间语汇的起承转合来呈现。
        进门的圆柱式前厅,纯净的几何形式赋予了空间完整而对称的秩序感,圆柱形体量被密布的细条木纹覆盖,冲淡了外部混凝土结构的沉闷压抑。大厅正中央是圆弧形踏面的台阶,通过片墙的迂回设计使原本短捷的行走路径有意延长。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人们的心境慢慢沉淀,仪式感便油然而生。光线通过大厅上方的四个天窗射入,弧形的墙面将光与影柔和地承接,让空间呈现出宁静肃穆的意蕴。
        穿过楼梯,空间形态急剧变化,两个圆筒的交互咬合在这里呈现出双曲面空间,形成具有张力的戏剧效果,唤起了对即将上演剧目的期待。来到观演大厅,两侧堆成的楼梯将人流带到空间序列的高潮,大厅空间形态呈马蹄形状,典雅的全木材内墙面使大厅呈现出恢弘华美之感。观众在震撼的空间中完全沉浸到与外部隔离的精神世界中。正如安藤先生所说:“一个场所,其精神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4建筑设计与“自然元素”
        保利大剧院的建筑设计将风、水、光等自然元素相结合,在简单的几何学构成的空间中又生成多样性的空间,带来了光和影的依存与变幻、水和风的宁静与空灵、混凝土和玻璃的沉稳与硬朗。
        我们发现剧院的各方向都设有观景平台,观众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别样景观,仿佛与自然、风景对话,与各个不同背景的人对话,空间也便成为文化交流的场所。 
       
        同时,剧院将水景融入设计,揣摩建筑与风、建筑与水、建筑与光的奇妙关系,将不同的自然元素糅合进行创意构思设计,表达了设计师对自然的尊重和膜拜。比如“水景剧院”,在夜间灯光开启后,这些灯光如满天繁星般烘托出保利大剧院的晶莹剔透,为远香湖畔增添一幅月夜般绚烂的美景。
        结语
        “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安藤忠雄的作品不是让建筑孤立的存在,而是通过自然和情感等手法的运用,让建筑不断延伸,使人不自觉地被其吸引,产生共鸣,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1]陈剑秋,戚鑫,陈静丽.万花筒中的多元碰撞 上海嘉定保利大剧院设计评析[J].时代建筑,2015(01):120-125.
        [2]朱艺雅.安藤忠雄设计手法分析——以上海保利大剧院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0(05):21-22.
        [3]冰冰,陈刚.基于建筑现象学理论下城市文化空间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06):36-39.
        [4]许彦丹.探析安藤忠雄在中国的建筑[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01):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