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沈柯1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沈柯1 陈绿凯2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其施工周期也变得越来越长。
        1.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成都  610000;
        2.四川省雅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其施工周期也变得越来越长。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项目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必然会导致工期延长,极大地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这一大趋势的影响下,施工操作方式相对简单且具有较高环保效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逐渐被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但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项目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按期竣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分析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因素;对策
        1装配式建筑工程概述
        装配式建筑指的是通过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对其结构形式进行分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木结构等都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工业化建筑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将预制的构件运往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便形成了装配式建筑,这便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简而言之,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来说,其建设建筑就如同积木的拼装一般。多数情况下构件需要在工厂内完成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直接安装,简单、高效、快捷,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建筑构件具有一定的机械化程度,有助于减少对施工设备的应用,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材料的浪费,有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同时,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生产能够有效解决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解决资源浪费、环保、简单、高效、快捷、工期短等特点。
        2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主要不足
        2.1产业基础薄弱
        虽然我国建筑市场较大,且建筑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建筑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模式层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其产业基础仍旧十分薄弱。在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受到其构建运输过程以及建筑基础的显著影响,使得构建生产工厂任务量偏低,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条,除此之外,其成本仍旧朴高,因此难以使得装配式建筑占据建筑市场的主流位置。
        2.2关键技术匮乏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技术要求较高,尤其针对其节点连接和构件组装过程。整体而言,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复杂、细节繁多以及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除此紫外,对我国而言,装配式建筑领域之中所存在的标准和规范极度匮乏,相应的体系构建较为滞后,就其政策而言,虽已有初步方针,但其整体政策框架和规划仍不明确。
        2.3作业人员储备不足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的生产工艺与一般建筑工程存在十分典型的区别。对于一般建筑工程而言,其多采用专业知识匮乏人员进行作业,确保相应工程技能,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从业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以使其符合实际工程需求,就该问题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中,作业人员储配明显不足。
        2.4规范体系不完善
        目前,装配式件数的规范体系极度不完善。针对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各作业分项的协调度和配合度要求较高,因此,其作业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应管理企业具有足够能力和资质。在其设计、运输、安全以及验收过程中,没有相应标准以及控制规范,相应的制度亦并不完善,其责任分工仍不明确。


        3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完善装配式建筑不同施工阶段的注意细则
        装配式建筑工程,需要在不同施工阶段,开展不同的施工准备预案,特别是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针对装配式部件的设计、组装、运输、存放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另外针对不同工种的施工作业人员,需要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技能培训,让施工人员详细了解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方式,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可以按照既定的施工作业预案开展相关施工内容,保障施工效率的同时,提升安装作业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另外,在装配式构件到达施工现场后,相应的存放需求以及存放管理事项,也要按照不同的施工材料进行有效存放,不少施工企业对于装配式构件,认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差异化的施工问题,特别是施工材料存放不当,导致施工作业时忙中出错,引发施工质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还可能会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惩罚和警告。
        3.2切实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相关施工管理人员的鼎力支持,而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受行业发展变化以及从业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不少装配式施工项目,缺乏优秀的施工管理人才。因此,根据相关问题的直接根源,施工企业务必选择经验丰富、知识储备强大的施工管理人员,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也要不断精进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针对工程的具体施工流程、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专项内容的应用研究,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有序开展的同时,还能为工程施工质量的改善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另外,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建筑领域呈现高端化、复杂化、集合化的发展趋势,对应的专业施工管理人员的标准也与日俱增,切实有效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行业的重要的发展需求,也是从业人员的必然发展方向,缺乏相应专业素养的管理人员,不仅会错失重要的发展良机,同时也会阻碍自身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因此,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行业的直接需求,也是相关人员的个人职业追求。
        3.3强化施工现场的协同管理效应
        协同管理效应的发展和建立,是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协同管理效应是确保装配式工程可以按照既定的施工要求、施工步骤、施工节点进行相应的施工内容,满足科学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同时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应用过程中,协同管理效应针对不同的施工管理内容,可以实现极为高效的施工作业效应,无论是施工周期还是施工流程,借助高效的施工协同管理效应,可以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施工作业内容,保障工程装配式构件的有序安装,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工程的深度管理。协同管理效应的有效构建,是当前现代化施工企业的最为高效的施工模式,也是众多企业纷纷效仿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我国建筑领域的实际情况,协同管理效应的建立,需要工程项目总负责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关注,同时结合工程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的应用和布置,保障各个分部工程的有效衔接,保障各工种工人的有序施工,共同为施工项目的健康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
        结束语:
        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具有非常明显的系统性特点,会受到所有参与部门的影响。基于此,对施工前期准备以及管理理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现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样不仅能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而且还能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代悟.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居舍,2020(23).
        [2]陈小波,甘凯馨,崔平.基于DEMATEL方法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吊装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9(6).
        [3]李辉山,欧阳昙.基于DEMATEL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9(1).
        [4]薛茹,王新渊,史科.基于建筑信息建模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业建筑,2018(11).
        [5]福建工程学院科协.福建省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