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工务段 内蒙古乌海 016000
摘要:我国铁路“走出去”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运营“走出去”是我国铁路“走出去”的关键环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加快实施,铁路运输技术规章(简称技术规章)体系国际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速铁路;技术规章体系;运营管理
引言
安全文化是安全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理论旨在通过探究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本质规律,明确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服务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安全系统的完善,实现安全体系效益最大化。安全文化理论体系在系统阐述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本质规律的基础之上,还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具有理论指导和方向引导作用。因此,为了形成完善的高速铁路安全体系,需要对高速铁路安全文化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1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规章体系概况
我国铁路技术规章体系分为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和站段3个层级。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分为基本技术规章和专业技术规章,专业技术规章分为专业系统规章和专业单项规章;站段技术规章不分类。国铁集团基本技术规章是《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分为高速铁路部分和普速铁路部分,现行为第11版(又称总公司第1版)。铁路局集团公司基本技术规章是《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简称《行细》)。专业技术规章分为车务、机务、供电、车辆、工务、房建、信号、通信、客运、货运、信息及其他规章。我国技术规章体系的专业划分与企业部门划分相协调,技术规章为企业专业管理而服务,重点包括业务领域各个技术设备的运营、管理、维修等。站段技术规章是将上级技术规章转化为本单位具体操作的规章制度。
2“一带一路”典型国家铁路现状
从系统论的角度观察我国高铁系统发展历程,在我国高铁发展初期市场规模较小,建设运营管理系统要素较少,系统功能尚不复杂,但我国早期在高铁技术创新方面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数据和人才储备,因而管理效率较高;随着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系统要素和系统复杂性急剧攀升,系统功能水平大幅提高,但由于管理模式未发生彻底变革,难以对多要素及要素之间复杂关系进行有效管理,因此管理效率呈现出总体下降趋势。在变化形态上,受系统边界影响,系统功能增长速率渐趋平缓,但系统功能增长对系统集成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超出了现有的管理能力,因而导致管理效率下降速率加剧。基于此,可构建基于要素的管理效率-系统功能曲线模型,如图1所示。图1中,管理效率曲线和系统功能曲线交汇于均衡点A,达到管理系统均衡;随着系统要素进一步增加,管理效率将难以有效支撑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亟须引入新的系统发展思路和管理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
.png)
3“一带一路”国家高铁技术规章体系构建分析
3.1加强员工全面培训
对于高铁乘务员在从形象设计、仪表仪表、职业素养到基本操作和服务理念的掌握,都必须经过严格和规范的培训,按照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标准,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可以通过案例法通过跑车中发生过的经典案例让乘务组人员进行剖析,使员工在各种问题、矛盾的因素中权衡利弊得失,促进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达到借鉴经验教训、分析前因后果、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列车长及列车上的老员工要做好带头作用,帮扶新职员工,逐步引导他们作业标准化,铁路部门要根据不同时期客运工作重点和客流特点,对全体乘务人员运输方案的专题培训,以及强化对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此外,在进行乘务培训的时候,加强对于乘务人员积极情绪的培训非常重要,让其始终保持心态平和、舒畅的情绪,用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乘客,让乘客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乘车的愉悦。
3.2安全文化建设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溢出产物,是精神领域无形的或经由载体而有形的一种原生内核力量,因而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在各个层面的指导作用是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由于当前的技术手段还达不到本质安全化,安全管理手段的有效性尚高度依赖于被管理对象的反馈水平及其行为的自觉性,因此,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对于事故预防,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无论安全技术如何先进,生产企业的规章制度如何系统而严密,也无法杜绝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作业人员的侥幸冒险行为。而安全文化作为精神领域无形的或经由载体而有形的一种原生内核力量,能对高速铁路作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内核力量的激发和释放作用,会使作业人员自觉、主动地采取符合标准和管理规章的操作,甚至可以能动地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行为去维护和改善系统的安全状态。安全文化理论正是对安全文化内在机理的系统论述,可以厘清安全文化对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作用规律,指导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3.3智能运维管理关键技术
智能运维管理需研究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营阶段应用智能化技术后新的工作模式、多专业协同业务流程、运检修规则优化,为高效率、智能化的铁路运营提供相匹配的管理手段。参考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CPS)构架构建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体系,实现业务流程、资源配置、设施状态的联动式管理,确保执行最优决策。研发设施参数在线调整系统,实时进行状态迭代分析并进行相应参数调整,实现设备故障的主动预防。研发运维机器人,实现设施维修和应急处置的无人化。
3.4夯实支撑保障
为推动智能高铁的健康有序发展,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争取更多政府主管部门支持鼓励措施,落实资金、人才等资源保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完善推动智能高铁发展的有关规划,明确未来智能高铁系统发展的方向、路径和全局方案,为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系统管理提供遵循;二是争取更多政府支持及鼓励力度,为高铁智能化、智慧化技术研发及应用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并通过大力推广示范工程,促进智能高铁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攻关;三是夯实资源资金基础,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创新财税政策支持方式,拓宽智能高铁建设投融资渠道,探索引入社会力量激发智能高铁运营管理活力,落实智能高铁工程建设、更新改造及科技研发的资金;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聚焦智能高铁复合专业特性,加强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加大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吸引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为智能高铁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结束语
为满足当地的高铁安全运输需求。探索以单一层次技术规章体系为核心,将车务、机务、工务、供电、车辆等专业合并为运营管理、动车组运用维护、固定设施维护和信息系统4个部分的体系架构,同时提出各个部分应最少具有的技术规章以及其对应参考的技术规章,基本涵盖了单一线路高铁运输的规章范围。但必须指出的是,高速运营“走出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深化,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国家的铁路运输管理。
参考文献
[1]彭其渊,冯予莛,庄河,鲁工圆,何必胜.高速铁路调度指挥预警及应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9,17(04):9-17.
[2]王同军.中国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研究及应用[J].铁道学报,2019,4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