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探究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黄明术
[导读] 历史教师在教授课程中,不仅要利用好教本素材,

        黄明术
        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中心学校 530114
        摘  要:历史教师在教授课程中,不仅要利用好教本素材,还要多收集社会材料和史料,为历史教学的丰富性提供素材,也为历史观点提供史料依据。本文浅谈广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以此探究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广西 海上丝绸之路 七年级 历史教学
        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有两课内容:《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和《明朝对外关系》。《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重点讲的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及很少,只有一幅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教师在讲解丝绸之路时,可以广泛的收集海上丝绸之路的史料。
         一、收集海上丝绸之路的史料
        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篇课文中,课文大量提及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作用。仅仅只在文章后半段提及了一下海上丝绸之路。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上网查查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查阅古籍,浏览博物馆。具体我们可以以广西为例展开搜索,看看每个时期的北海经济发展是如何的,就可以看出每个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
        《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遣使者从合浦、徐闻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远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用丝绸和黄金交换明珠、琉璃等奇珍异宝。合浦就是现在的广西合浦,证明北海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宋、元、明时期发展到波斯湾及非洲北部,这就是著名的南海“丝绸之路”。
        合浦的汉代文化博物馆出土的300多件文物,很多是海外舶来的奇珍异宝:有波斯陶壶;工艺造型是希腊特色的缠花金球;产于斯里兰卡、欧洲、非洲等地的琥珀饰品;来自东南亚、印度、罗马等地的蓝色玻璃杯和大量玻璃珠。这些出土的文物,都能够证明北海以前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也证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不断发展。
        合浦采珠业也提供着特殊的物证。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广西北部湾地区一跃而成为汉王朝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合浦这一新置的郡县,南北商贾云集,促使一定规模的市集开始出现。西汉晚期合浦采珠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东汉时期合浦珍珠主要服务国内市场,满足国内的大部分需求,但大颗粒和稀少品种的珍珠仍需通过交趾一带进口。成语“珠还合浦”或“合浦珠还”的典故,就是出自合浦这一时期。
        广西沿海古运河在多本古籍和志书中多有记载,其中《柳河东集》记载安南都护张舟于元和年间开凿,《旧唐书》、《岭外代答》等记载静海军节度使高骈于咸通年间开通潭蓬运河(“天威遥”),明嘉靖版的《钦州志》和民国版的《合浦县志》也有关于西坑运河的记述。
        合浦现存规模巨大的汉墓群、出土的珠饰等舶来品,古书记载,码头遗址等遗存,是合浦在汉代作为海港城市、地区行政中心城市和海上贸易繁荣的物证。


         二、分析——有用史料保留 无用史料丢弃
        在课文中,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个。那如何向学生展示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面貌?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宋元时期,委派官员去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来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古代只有繁荣之地,才有居民在那里生活,经济才能得到发展。合浦地处沿海城市,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能很好地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天然的地理环境,因此元代的丝绸之路得以繁荣发展。
        可是明朝时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加上国力衰落。民间经济衰落,海上丝绸之路也跟着衰落。
        通过分析北海的经济发展,学生就能知道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发展——繁荣——衰落的阶段。
        北海经济的转变,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转变。
        历史学习,不仅仅是一大堆史料的堆积,而是对史料的有用分析和无用的舍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思维模式,对于能帮助历史事件理解的史料,要保留,对于不能帮助历史事件的史料,要做好果断的舍弃。
        海上丝绸之路的史实,没有更多出现在课本上,但是它出现在我们现实生活的“一带一路”。分析广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有着很好的经济意义和历史意义。而且丰富的知识点的提出,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完善学生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框架的理解。历史学习,要教会学生利用框架、利用思维导图、举一反三的看待历史事件。以一个小事件来看待它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比如广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就能侧面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衰。合浦的兴起,就意味着海上丝绸之路在不断发展,国家实行海禁,就意味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不能太以偏概全
        历史事件的看待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以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看待。某个历史事件的出现受当时经济、政策、观念的影响,呈现出历史性、片面性的特点。就比如明朝时期的海禁,它是以统治者巩固统治出发的政策,受到历史局限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朝衰落是必然的趋势。
        3.2要做有心人
        史料的收集和分析,需要我们学生运用相关历史理论知识来进行取舍。因此做一个有心人,懂得取舍,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理解历史事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典型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强的历史细节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具体历史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重难点知识、构建系统化历史学习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四、总结
        历史是初中阶段必修的学科,由于初中历史教材篇幅有限,收录至教材的知识均为围绕相关主题的概括表述,整体缺乏历史细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历史细节和史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罗曦希.历史细节拓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1(08):9-10.
[2]冯德元.论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21(11):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