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张日良
[导读] 摘要:乡村振兴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530700
        摘要:乡村振兴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农村新型技术型农民的缺失。传统的农业作业不需要农民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乡村振兴则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这对于农民的技术操作、知识水平、管理意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以乡村振兴下农村教育培训现状为研究方向,探析建立科学培训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研究;创新方法;三农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级农广校开展的农民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不离岗、不离土、分阶段参与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满足农村在岗农民学习需求、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的主体力量、“ 三农” 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农村农民服务的有效渠道。基于此,下文就以乡村振兴下农村教育培训现状为研究方向,探析建立科学培训机制的策略。
        一、引言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施三农政策的重要支撑,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因此如何帮助农村培养现代化农民,让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更加快速健康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同时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中存在的“培训形式走过场”、“培训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分离”、“培训农民年龄随意”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培训的效率。因此农民培训机制的高效开展更应当首先转变农民和各地政府的观念,避免地方政府的短浅的“政绩观”、更要规避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而走过场式培训。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教育培训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地区农民教育培训存在一定问题,而《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强调,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一)“农业生产”“体系构建”“经营管理”一体化发展要求
        与传统农业发展不同,我国当前阶段的乡村振兴更需要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来实现。面对全球经济的现代化,单纯的传统经济已经很难让农业产品、农作物通过低效的手工作业来形成更具优势的竞争力。因此农业教育培训机制的科学建立,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以及新型农民经营管理理念提升的关键。只有让农民经过现代化专业培养,才能让农民在农业技术的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现代化农业经营理念获得更加高效科学的成效。
        (二)农民教育培训面临“认识不到位”、“缺乏培训保障制度”等问题
        很多地方政府缺少长期系统、科学实际的农民培训理念,只是简单的把农民培训指标化、任务化,却缺少最重要的人性化、科学化、反思化。致使很多地方的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了走过场,甚至有的培训机构为了获取政府的农民培训补贴而虚构培训、拉人数来冒充农民。致使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认识不到位、农民培训保障制度的缺失。同时缺少对于农民教育培训进行深层次的调研分析,更没有指定严谨细致、周密可行的监督评估制度。
        (三)农民教育培训中缺少对于信息化建设,使得培训实效性较差
        信息化建设是农民培训中的重点,但是很多地区由于经费、人力等原因,简单的把农民培训委托给了第三方。只是看第三方呈报的人数来判定农民培训的整体效果。这样形式化的培训难以确保农民的培训效果,同时缺少信息化建设的培训制度,无法保证农民的后续培训成效。因此各地应当围绕农村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为农民教育培训建立信息化培训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教育培训的过程在监督下运行、结果在阳光下展示。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教育培训的创新方法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发挥自身职能,主动做好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工作,争取教育、财政、科技、林业、妇联、团委等部门参与农民中职教育招生培养,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人负责,配备相应条件,强化基础支撑。要按照年度下达的招生培养计划,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报名工作,制定好具体招生计划、教学计划,及时完成教材订购、教师选聘、组织教学、跟踪服务等工作,确保年度招生培养工作任务的完成。那么如何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呢?
        (一)优化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教育培训应当以现代化农业知识为教育背景,真正围绕新型农民所需要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与农业知识开展,同时聘请相应的农业教育专家与专业人才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实地教学。这样才能使农民培训教育的实效性更高,同时有效提升农民参加培训的兴趣。另外通过农村创业领头人示范培训来打消农民的畏难心理,同时充分考虑到农民心中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前景的顾虑,联手相关企业等第三方与农民签订购销协议来提升农民实施现代化农业的参与兴趣。
        (二)实施分层式农民教育培训,落实农民教育精准培训的理念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村新型农民以及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高效参与。因此农民教育培训应当具有针对性,科学调研农村的实际情况与农村青壮年的人数。对返乡创业的毕业生与农村本地的青壮年进行区分,为其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农民培训的实效。同时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实施精准培训式理念,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实施渐进式、由浅入深式培训来帮助他们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拓宽其现代化农业知识视野,并最终提升农民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技能。
        (三)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管理制度
        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的多元化是确保培训效率的重要方式,但是政府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制度来确保农民培训的实效性。同时积极引入企业等社会培训资源,围绕新型农民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培训方案。同时规范培训管理制度,让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有效整合。政府做好资金监管、政策帮扶与效果评估,切实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实施以问题为导向式教育培训方式,让现代化农业中涉及到的知识、技能、理论全面被农民所掌握。
        四、结语
        总之,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各地政府应当充分提高认识,深入调研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现状,整合多元化培训教育内容与形式。同时动员社会多方培训资源,建立农村信息化培训平台,全程监督培训工程并开展独立的培训结果测评以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敏.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3):74-75.
        [2]周宗辉,孙伟国.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基于江苏实践[J].山西农经,2021(01):66-68.
        [3]杨琴,吴兆明.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20):75-79.
        [4]栗延斌,姜桂娟,马中宝,袁向军,徐文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8):110-112.
        [5]顾益康.统筹谋划解决“三农”和生态建设问题[N].学习时报,2021-03-19(007).
        [6]经平.下大气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03):19.
        [7]黄倩,王斌,张燕鹏,胥伟,金鑫.创新方法在农业领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17):249+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