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陆军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趋于的养老问题也逐渐被政府部门所关注,鉴于此,一定要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来有效解决农村区域的养老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策略展开分析。
        广西巴马县那桃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趋于的养老问题也逐渐被政府部门所关注,鉴于此,一定要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来有效解决农村区域的养老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策与建议
        1.引言
        城市化规模的加深以及我国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让农村交通结构变化情况越来越显著,很多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入到城市进行就业,由此大幅降低的农村家庭的保障能力,传统的农村养老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程度地改变,由此滋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基于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逐渐完善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让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穷有所济。笔者结合相关的案例来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策略。
        2.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分析
        2.1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欠缺,部分农户依然存在养儿防老的思想
        受到农村固有的思想观念和农户的消费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居民普遍缺乏缴纳社会保险的意识。拒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至少超过4万元,支出约为2万元左右,其中缴纳的保险费用数量就超过600元,占比4.6%。但是就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费用占比情况来说,占比仅为2%,不足城镇居民的一半。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某部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农村居民在患病后由于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导致没有钱看病、这在我国农村是非常常见的。除此之外,受到农村守旧思想的影响,很多农村居民仍然对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疑惑,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和意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正是受到这类观念的制约使得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困难较大。
        2.2城乡经济差异现状,农村居民收入偏低
        截至今天,我国已经基本上完善了脱贫攻坚的政策,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已经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境地,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依然在2.2:1。收入的不足导致很多农户不愿意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缴纳社会保险。
        2.3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执行力度不足
        综合来看,导致我国农村是社会保障体系执行力度和建设力度不足的核心原因在于政府的执行力度不足。简而言之,就是政府主体责任有所缺失。在社会保障体系的贯彻和执行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社会保障金额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和基本条件。虽然政府部门也为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出台了各类措施,但是却存在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宣传引导不到位的情况,究其根本,这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欠缺的核心原因。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分析
        3.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根本在于摆脱贫困
        究其根本,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一定要充分做好农村的扶贫工作。长期以来,相关的政府部门都没有重视到因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如果长此以往,少量的社会问题集中爆发,就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鉴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有必要建立以-扶贫和脱贫为核心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方案,通过帮助农村居民摆脱贫困来有效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质量。


        鉴于此,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农村的特点以及一些农村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借助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来降低或者消除贫困人口基本生存的脆弱性。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有低保户,政府部门专门针对特殊贫困人群每个月发放一定的费用以此来保障其生活。除此之外,我国还在近些年的脱贫攻坚中专门针对贫困人口开展供养救助、帮扶救助以及通过完善五保户体系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同时也针对农村一些老旧自建房进行了修葺和重建。并为其发放社会保险补助费用等等,以此让其老有所依、病有所医、老有所住。
        3.2政府应该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就当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法律依据和操作程序,由此导致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执行力度显著不足。但是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建立系统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鉴于此,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强有力的政策方案来让农村居民意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首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资金中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比例来引导农村居民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针对一些贫困户,政府部门还可以为其免费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其次,政府部门要在农村大力推动低保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我国的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部门根据贫困人口最低的生活保障标准所采取的一种差额社会救济制度,在低保制度的加持下,既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因教育致贫以及因病致贫农户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同时利用低保制度也可以让贫困农户意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
        3.3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力度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当前,如果改变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让其转向商业化保险模式,会在短期内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农村养老保险趋于商业保险专业,会产生以下后果:第一,会大幅降低政府部门的公信度;第二,会对农村居民产生影响;第三,会降低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可知,如果农村居民具备一定的养老保险意识,其对子女养老的依赖程度会大幅降低。农村居民选择政府部门出台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可以大幅提高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质量。鉴于此,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坚持农村家庭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结合的制度,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政府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要重点针对依然以农业为主业的农民;第二,政府要秉承低标准和低起步的原则,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筹集资金,并根据农民年度纯收入的相关比例来确定农户的基本缴费比例;第三,要秉承农户自愿的原则,不能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政府的一项硬性指标来执行,要坚决避免违背农户意愿的事情发生。第四,要做好政府补贴工作,针对一些特困户,政府应该给予其一定的补贴,以此来避免农村贫富差距增加。针对有条件的农户,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一部分,农户缴纳一部分的方针来提高农户缴纳社会保险的积极性。最后,要充分利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互助性和共济性特征,改变传统的地方封闭运行模式,有必要将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进行融合,以此来构建城乡统筹养老保险体系。
        4.结束语
        农村社会保险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二元化问题,同时也对解决农村地区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在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统筹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做好农户的扶贫工作,借助扶贫来改善农村人口的生存现状,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钱亚仙.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紧迫性[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008(002):104-108.
        [2]王尧烽.城镇化进程中城郊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模式的研究——以无锡市滨湖区为例[D].复旦大学,2014.
        [3]葛庆敏,田丽.争议声中的探索: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03):86-89.
        [4]崔伟娜.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非常责任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07,000(005):4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