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明
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 362700
摘要: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思维品质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其现状并不容乐观。本文在此提出几条建议,如“确立正确观念”等均是实践总结、理论学习的结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学生,思维品质,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相比以前有了长足进步。英语教育的定位与方向在我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得益于新课标的持续实施,学科教学不断地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但因为学科不同,思维品质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培养方式也有相当差异。本文以英语学科为例,探究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首先,应对英语思维品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英语思维品质内涵意义
思维品质又称为智慧品质,是指人作为个体在思维能力方面拥有的特点及表现。具体到英语思维品质,它是指在处理英语语言信息或材料时,分析、理解相关方面的能力。1例如,在进行语篇学习时,如果有些学生可以全面、快速地提炼相关信息,像字里行间隐含的思想、文化、情感以及说话人的身份、立场等,那么这些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水平便较高。反之,则较低。在整个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 思维品质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定义、内涵的分析中便可以看出,其对“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文化品格”等核心素养可能起到的决定作用。所以,为使英语教育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必须要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现状
但如果深入研究,便可发现,当前中学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核心素养在我国提出较晚,思维品质的重要地位仅在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所以,目前很多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得到了全面实施,并且也取得了相当成就,但我国各级考试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此情况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均在很大程度上围绕“应试”展开。这就意味着,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模式不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在当前仍在很多层面上存在,而且在将来,也更有可能长期存在。英语教学因此不能上升到文化学习的角度,只能过多地限制于死记硬背。再则,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渗透于生活的不同方面,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仍然“强劲”的情况下,英语教学便不能实现生活化。当书本成了学生汲取语言知识、练习技能的主要载体,思维品质的培养便不能得到保证。
三、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思维品质培养可行性路径
基于此前论述及当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思维品质培养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确立正确观念
从当前实践来看,在党和国家以及有关部门推动下,各级、各层次教育均在相当程度上对核心素养培养给予了极大重视,包括思维品质在内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在实际贯彻实施时,很多教师因为个人认识、观念等方面存在的误区,不能真正地在教学中实施。例如,在当今网络时代,教师可从不同方面挖掘相关教学资源,以使其在与教材相辅相成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把有关单词、语法的学习置放于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中。无论是语言哪一方面知识的学习或技能的提高,均可与新兴的教学资源相结合。但与之相反的是,单词学习一定是按单词表逐一进行、听力练习也一定要按考试的标准。这固然对学生提高大有裨益,但长期以往也会使之产生消极懈怠心理。
实际上,教师不但要确立健全的学生观、而且也要健全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培养观,这样,才能挖掘教学资源、 创新运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对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2例如,可引导学生观看适宜的英语电影,像“Sing”(《欢乐好声音》)等,不仅可以观赏,而且也可以通过听其对话、独白练习听力,通过解读文字剧本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语法、词汇并领略其中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
这样,不仅强化了思维品质的培养,而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多重作用。
(二)实施趣味教学
按“新课标”要求,中学英语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字情境中隐含的思想文化,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但因为中学生认知水平、生活体验不足,加之英语文化天生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学生对此理解当然存有相当难度。按现行通常的做法来看,教师一味地讲解、填塞只能适得其反,学生并不能在学习语言技能知识的同时,进行个性化的思维活动,思维品质的培养效果与质量自然可以想象。3
为此,需要采取相应手段,实现英语教学趣味化。例如,可基于教材主干文本学习创建与之对应的剧本。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学以致用,而且更能根据创作诉求、剧情需要对有关语言知识及技能进行灵活运用。同时,不仅需要发挥想象,而且更要进行思辨,并从对比的角度思考原文蕴含的价值、态度,然后以符合中国文化、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方式进行创新。实践证明,这可快速、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当然,在此方面采取相关活动,更需要教师积极构建与当前教学相关的情境,并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有关活动,使之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学习被动语态时,可补充与时事紧密结合的例子,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实践证明,组句“The boarder was defended by our fathers. The boarder is defended by our soldiers, and the boarder will be defended by us”不仅强化了被动语态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强化探究意识
思维品质因人而异。所以,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均应在满足整体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及方法差异化、个性化。这样,学生才能在兴趣得到激发的前提下,开展探究学习。例如,在引导学生观赏了“Sing”电影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请大家自行搜索一些适宜的电影,为其中的一些片段配音,或学唱其中的一些歌曲等。实践证明,学生纷纷响应。有的学生为“Rio”(《里约大冒险》)中的片段配音。有的学生则学唱了里面的歌曲。还有的同学以组团的形式表演了“Peter Rabbit”(《比得兔》)中的片段。所有这些,均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当然也强化了其思维品质的培养。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设置一些灵活性的问题,以使学生运用相关的思维活动,探究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4例如,在强化定语从句的学习时,教师先写下了“人——科比”字样,然后要求学生运用相应的连接词填空。这样,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
(四)引导自主合作
在思维活动过程中,每个人彰显的个人特点及与他人的差异,便是思维品质,它具有逻辑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等较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在“新课标”情景下,为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必须要发展思维品质,这是各学科核心素养能否全面发展的关键。但正是因为思维品质具有的多重特性,英语的思维品质培养才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
一方面,英语知识涉及到词、句、语法、听说读写等方面。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便不能在广阔的视域下展开。另一方面,即便同一语言现象、知识或技能,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采取自主合作的形式,在朋辈的启发与帮助下,原本可能狭隘的思维便会被打开,原本开阔的思维更能因此会向纵深方向发展。
总之,把思维品质置放于新课标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无疑得到了凸显。鉴于其重要性,教师应立足于学校、学生实际,加强创新、引导,把英语思维品质培养落至实处。
参考文献:
[1]周智忠.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4):40-44.
[2]戴河清,蔡淑华.英语主题阅读拓展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9,No.783(26):49-51.
[3]朱俊,徐珊.建构整合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000(006):41-44.
[4]廖成銮.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9(7):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