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琼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镇平小学,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教师的难题,也是小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阻碍,就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而言,教学效果与城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小学英语后进生占据了较大比例。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非学生智力低下,而是英语语言环境、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影响。当前越来越多教师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更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重视英语后进生的转化问题,积极探求策略,扭转困境。
关键词:小学英语;后进生;核心素养
一、英语核心素养简述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提倡核心设定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内容包括社会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感语用能力等,具体到英语学科上,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品格与学习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学习和感悟的过程,要求学生个体在长时间的英语学习和积累一定语言学习经验的前提下,利用知识感悟和体验生活,再反思知识,形成一种综合素养,这样的素养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关键,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促成农村地区小学英语后进生的转化。
二、小学英语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一)学生因素
我国小学生大多没能养成学习上主动质疑的习惯,不擅于运用正确的思考方式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表现在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运用受到影响、学习动机难以形成上,最终导致其英语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材因素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的学习内容较多,随着小学阶段科目的增多,如果教师只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开展英语教学,很多教学任务可能无法完成。农村小学生大多不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有的教师还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知识与能力形成的过程。
(三)环境因素
农村小学生受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家长文化水平低下、无时间精力指导孩子学业、不重视英语等,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甚至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使其缺乏学习热情,英语学习效率低下。
三、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农村小学英语后进生转化策略分析
(一)公平对待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培养深厚的师生情感
面向小学生开展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激发学生爱学的需求和本性,尤其是针对后进生,帮助后进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需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增进师生情感做起。有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生成绩差的主因在于不认可教师。鉴于此,教师应放下传统教与学中自己高高在上的权威,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用行动和真情打动学生,同时也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为后进生激活主动学习的因子,增强英语学习的动力。
(二)加强课堂指导,督促学生学习,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英语后进生学习上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一般都是英语单词的背诵与记忆。音标也是一个难以掌握的重点,后进生在这些难题的影响下,要掌握英语单词非常困难。因此教师要了解不同后进生英语学习中的差异,在学生表现不同弱项的基础上,对后进生语音方面的学习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促进后进生更好地记忆并掌握单词。还有一部分后进生英语成绩难以提升的原因是英语学习不主动,不进行英语知识预习和复习,那么教师就要做好督促的工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保障奠定基础。
(三)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内容,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自信
要进行农村小学英语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必须依靠有针对性的高效备课,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因材施教。小学英语教材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知识点,由于后进生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常遇到不理解知识点的情况,严重影响后续的学习。针对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教师应将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列为重点突破的内容,合理设置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挖掘英语学习潜能,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已有的英语基础上学有所获,取得进步。
(四)灵活应用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1.课堂教学,加深认知
认知道德因素,是学生践行道德行为的关键。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将德育因素渗透其中,借助德育因素,辅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以 “We'll go to the Great Wall.”为例,文中提到万里长城。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先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接着,联系文本,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The wall is very old and very long.”这句话的含义。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发出疑问:长城是如何建造的呢?立足学生的好奇心,笔者利用微课展现了长城的修建过程。学生观看之后,被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折服,同时也从心底产生了爱国之情。
2.课堂导入,初步感知
导入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学生初步感知德育因素的关键环节。德育因素存在于英语教材中,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德育因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不少学生在亲身经历生活的过程中,早已体验到不同的德育活动,形成了不同的德育认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将德育因素以生活情境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情境,自主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感知。
以“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 .”为例,这节课的德育因素是遵守交通规则。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发现:一些行人在过马路时,肆意地闯红灯;在骑自行车时,行驶在机动车道上。如此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也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消极影响。对此,在课堂导入活动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地展现生活中常见的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指出视频中的某些行为是不对的。立足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笔者提出问题:视频中的行为是不对的,那么,怎样的行为才是对的呢?如果一味地实施视频中的行为,将会发生什么后果呢?通过提问,学生进一步地进行思考,也为自主践行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是针对较多的小学英语后进生,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促进其进步,整体上扭转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困境和自身的教学困境。为此,教师应紧密结合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对英语后进生的学习问题和教学方式进行思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积极采用多样化的高效教学手段,全面保障英语教学效果,实现后进生的成功转化。
参考文献
[1]武淑艳.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建议[J].文学教育,2019(4):186.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3]张虹.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什么样的英语教师[J].英语学习,2016(7):15-17.
[4]李彩香.农村小学英语后进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