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建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国民经济和国内经济指数直线增长,我国建筑行业也在十三五计划后迎来又一个建筑高潮时期,施工企业建设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建设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合理利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同时要紧密联系各参与方,希望多方可以实时传递最真实的、精确的工程项目信息。目前,我国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通常都是由业主和第三方监理机构共同负责的,由于二者都参与到项目安全管理中,因此施工安全管理信息比较零散,管理人员不能从中参与控制、识别、整理项目信息,信息比较容易出现混淆、丢失等现象,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低效性,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后期收获经济利益,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将对BIM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以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安全事故风险系数、提高诸多参与方安全协作管理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一、目前阻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目前,建筑行业在迎来改革开放和十三五计划两波小高潮之后是发展迅速,建筑行业施工项目逐渐增多、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要在同一时间负责几十甚至几百个项目开发建设,建筑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也真是分身乏术,难免会有管理不到的项目环节,造成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下面将对阻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实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施工现场存有诸多危险源
近年来,虽然我国不间断出台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及生产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并且当地政府会派遣专职人员负责对管辖区域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进行突击检查,但是施工现场仍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经常会因危险源而引发安全事故,我们可以看出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源有许多,这些危险源必须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果负责某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因工作疏漏、管理工作不到位,或者施工人员没有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问题,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给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
2.高危施工环节施工人员缺乏规范性
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个高危行业,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会进行深基坑边坡开挖、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使用、高空作业等施工环节,如果其中某一项没有按照项目总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指导文件或专项施工方案来进行施工,都会增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现阶段,项目总工程师和专项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技术指导时通常都是将施工要点、注意事项、交底检查等信息以纸质文件的方式传递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一般都是参照施工文件进行高危环节的施工作业。这种安全管理方式比较看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一旦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执行效果差,施工人员凭借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施工完全不顾文件信息的指导性,其中任意一方出现纰漏,都会不可避免的引发安全事故发生。
3.排查和处理安全隐患存在遗漏问题
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所涉及机电设备安装环节比较多,其中燃气管道、供给水管道等安装时都有可能存留诸多的安全隐患,有些安全隐患极难处理、有些安全隐患又极易疏漏。当建筑工程施工量比较大、工序复杂、消耗时间长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就必须确定是否需要追赶工期进度,同时要观察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尽可能降低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排查安全隐患的影响。如果,施工人员需要加班追赶工期进度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就会过于注重建设效率反而忽视建设质量,致使施工环节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问题。
4.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内容不完整
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决策人都已经意识到安全建设的重要性,管理人员会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支持下,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获得了企业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的一致认可。施工企业负责人必须在项目开工前一周对参与项目建设的作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展开全面知识和技术培训工作。管理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必须要有计划的对工程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合理分布并严格落实各部门安全施工的责任,希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各层次施工人员的自我监督意识和安全施工意识。但是,实际调研数据信息却显示:项目施工现场都普遍存在两个共性问题,其一,没有建立完整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拥有完整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但是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其二,各层次参与施工人员都不具备较高的自我监督管理意识和安全施工管理意识,施工现场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直接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直接损伤施工企业的收入经济。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运用BIM技术的具体实施路径
1.通过对危险源进行标记,降低安全风险隐患发生率
上述已经简要介绍了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源类型,如果管理人员和施工环节作业人员完全凭借大脑记忆来记录,并且根据记忆位置和危险源类型来检查、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必定会存在检查、处理疏漏;如果利用笔在施工图纸上进行标记、检查、修改、记录,经过反复修改后的施工图纸信息会出现信息模糊不清、内容混淆现象,两种方法都会使建筑安全事故分析统计图存在不完善、不合理情况,还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当BIM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各环节施工、管理数据信息来建立和实际施工完全一致的虚拟版三维立体模型,设计人员将BIM技术运用到设计软件中可以有效施工图纸的精确度,降低后期施工留下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帮助设计师设计出最佳的、切实可行的、高效高质的施工图。管理人员可以在模型之中对危险源所在位置和危险源的类型等信息内容进行标记,在利用可视化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主机屏幕上实时观察危险源,提前处理需要解决的危险源,以此来降低安全风险隐患发生率。
2.利用BIM系统可视化技术,对高危施工环节进行可视化引导
可视化是BIM系统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的使用功能之一。项目总工程师和专项技术人员可以BIM系统可视化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主机屏幕上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法进行实时指导,可以将精准的、细致施工图纸利用BIM技术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直接体现高空作业建筑物的特点,利用revit、Navisworks软件模拟出施工动画,便于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真是观看作业过程和作业效果,有效提升建筑物整体建设质量和效率,大幅度降低安全事故风险隐患。
3.创设建筑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保证信息传递的快速性和精准性
由于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工期长、项目环节施工繁多、参与工程建设方比较多,因此共同负责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时,就容易在安全隐患排查处理的过程中发生疏漏、重复等状况。同时,诸多参与共同管理会导致项目工程管理信息比较零散易丢失,还会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无法很好的保存现有工程施工信息。当利用BIM技术创设建筑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后,不但诸多参与方可以明确各自需要安全管理的方向和责任,可以有效传递建筑工程施工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自从 BIM建筑信息模型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排查和处理安全隐患问题,还可以实现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实时共享,明显提升建筑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建设周期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和BIM相关软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12):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