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下)   作者:李境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应该越来越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李境
        湖北省保康县后坪镇中心学校 441606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应该越来越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因为一个初中生是否拥有健全的人格,决定了初中生今后的发展。如果一个学生人格不健全,不仅会影响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十分的不利,近几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少学生因为人格不健全而做出的社会不良行为,有些甚至已经触犯了刑法,所以加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学生人格健全的培养刻不容缓。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学生 健全人格培养
一、当代初中生不健全人格的具体表现
1.1对社会和集体漠视
         当代初中生因为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原因,对社会和集体毫不关心,一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与学生自身家庭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和整个社会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有很大的关系。当代初中生几乎是长期接触电子产品而成长起来的学生群体,他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过高,常沉溺于游戏和各种娱乐的软件之中。长此以往,学生会缺乏对世界的全局认知,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点,因此与集体与社会的有效链接几乎断裂,更不会主动的关心他人,、融入集体,更不要说为社会作出贡献了。
1.2思想懒惰,缺乏奋发向上的追求
        当代初中生的成长时期属于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所以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观念,且大多娇生惯养,甚至是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更别提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树立远大的理想了。
1.3心理和人格上的不健全
         当代初中生,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剧变和自身家庭的负面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出现不良的负面情绪,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又因学校的心理咨询机制不完善,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情绪长期得不到疏解,久而久之,便有了心理疾病,渐渐的人格就变的不健全。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健全学生人格培养计划
2.1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崇高的道德和坚定的信念
  理想和追求的缺失不仅仅是学生的通病,更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理想和追求的塑造,最早的时期应该就是初中时期。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把这一部分的品质塑造和精神引导渗透到每一节课堂中去,因为理想和追求的塑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所以教师需要时时有效提醒,适时引导,必要的时候更要做到以身作则,以自己作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到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2.2开展各种人格教育活动辅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上,更重要的应该是积极开展各种人格培养教育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充分内化成自己的精神意志品质。这样不仅能增加《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上课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省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做个意志坚强的人时,教师可以开展一场关于意志的辩论活动,设计辩题“”如果我遇到困难我会选择坚持或者放弃”?让学生自由组队,选择自己的立场并进行辩论,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去倾听和思考,进而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意识到我们做个意志坚定的人并不是一味的付出和努力,而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学会放弃一些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通过其他的方面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教师也要在辩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意志品质进行培养,深化学生的活动反思,更要给学生布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集体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坚持“站队空隙时间读书一百天”意志培养计划,能够培养学生长期坚持的意志力。
2.3善于利用心理咨询,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初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或多或少会造成他们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多观察学生,做到对学生体察入微,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找到学生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不仅如此,更要增加自己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同心理健康课堂有效合作,一同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做好团体辅导课和单独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比如在学习“扬起自信的风帆”这节课时,教师一定要多多关注到一些自卑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的工作。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适当的心理疏导工作,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4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人格培养元素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隐藏着很多教育的点,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这些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比如在人教版“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知识目标,提出教学的重点:1.知道责任的来源以及含义2.懂得角色与责任的关系。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分别从家里、学校、社会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入手,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这样的活动设计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通过对表格的填写,让学生明确他们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完善他们的人格。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健全学生人格的方法和策略其实还有很多,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课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另外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建议教师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庭积极配合学校,配合教师的工作,让学校和家庭一同净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呵护初中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初中生才能快乐成长,收获学业和心灵的双重价值感。
参考文献:
[1]孙明锋.法律完善社会,道德培养人格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8,(11):220-221.
[2]邹荣惠.小议对初中学生人格健全的培养[J].才智,2020,(16):48.
[3]李丽娜.核心素养下学生人格培养之随笔教学[J].小说月刊,2018,(20):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