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玉琼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442100
从教二十余年,从没像今年这么迫切的感受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年初的疫情,撕开孩子们心理世界的面纱,让我们知道,即使身为父母亲人师长的我们,也无法触及孩子们内心最隐秘的角落,而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大多来自那里——那里藏着什么?我们怎样判断孩子们心理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得到有效的帮助与引导?
我知道疫情期间,陈硕校长带领她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做出了从组建到全县闻名的成绩。这一次又争取来网络集中培训的机会,大概是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学到真知,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到全县每一所学校,让爱与专业知识凝结的火把,去照亮那个角落,带领孩子们走出心理的困局吧?作为老班主任,我一直以为自己比其他任课老师更了解孩子,也有着消解学生心理块垒的能力。可是这次课程加上结课共八节的专业课,刷新了我的很多认知,越学习越觉得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浅陋与匮乏。今年接手的班级,问题学生比以往都多,于我而言这是一场及时雨,特别有感触的是张秀琴老师的《青少年抑郁与辅导》,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什么是抑郁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所以,那些有着抑郁症的孩子常会因此被忽略。抑郁症,正式名称: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病名中的“重性”本身与病情的轻中重度无关,而是为了区别于一般意义上我们人人都有可能出现的短暂的忧郁情绪而言形成一种对比,真的抑郁是一种严重的医学问题,会对一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原来,抑郁症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疾病。
那么有哪些症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青少年患上抑郁症?张老师告诉我们青少年抑郁症有如下临床表现:1.持续悲伤难过或对生活和未来悲观;2.脾气激烈,容易激惹,攻击行为;3.对批评、拒绝的高度敏感和自我评价低;4.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明显,对课外活动的兴趣下降;5.行为退缩、精力和动力匮乏,忽视仪容,动作迟缓;6.变得孤僻不合群;7.白天过度瞌睡或晚上过早上床睡觉;8.消极观念及消极行为。其中当一个人有以上 5 种或更多的症状,而且症状几乎每天、至少 2 周持续的出现,症状至少包含第 1 或第 2 项中的一项,且症状不能用物质摄入或其它躯体疾病来解释,那就可以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而抑郁症患者98%会出现易激惹或易悲伤。这样明确细致的症状分析有助于我们初步区分孩子们的行为是短期的情绪问题,还是已经有了抑郁症的倾向,从而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接着通过许多事实案例和科学数据分析了抑郁症的危害:抑郁患者半数以上有过自杀想法,实际尝试有过自杀行为的约占患者人数的 15%。从“一死了之”,“能遇上什么事故死了就好了”这种思想层面的,到有具体计划、有实施准备的等等,对于抑郁患者的自杀评估和危机干预显得格外重要。一个如花般的生命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离开人世,这是谁也无法接受的!这样的悲剧已经有了鲜活的警示,如果我们能通过学习,及早发现班级中存在问题的孩子,不让重性抑郁障碍发展成为持续性抑郁障碍,从而给予有效的帮助,这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那么,学习后的我们,在抑郁症治疗中有什么作用呢?专家告诉我们:首先,更新关于抑郁症的最新知识及干预技术。其次,会评估。最后,掌握基于评估之上的持续性的介入能力。张老师给予了更为细致的指导:如何帮助有自杀念头的人?并给出了共八条的针对抑郁症危机干预的要领。把青少年抑郁症分类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针对不同程度的患者应给予不同的帮助,并强调建议他们去看医生,接受正规的治疗。
课程早就结束,可学习才刚刚开始。在巩固本次所学的同时,也希望这样的课程能持续开展,期待线下培训,期待面对面聆听专家的教诲与指引。每一个生命都是在祝福中降临世间,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值得被关注被爱。作为一线教师,学习这些知识,未必能把一个孩子从重性抑郁障碍的黑暗中拉出来重归阳光下,可是,及早发现问题、让这样的孩子得到及时的治疗,甚至在群体活动中,让这些孩子被看见,给予这些孩子爱的温暖,也许,那就是照进隐秘世界的一束光,也许患病的孩子循着光走,走着走着,就豁然开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