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   作者:蔡利红
[导读] 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生的引路人

        蔡利红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八圩乡黄金坳小学  547213
        摘要: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阶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技能。学习不是死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不是一味的强制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文言诗赋,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去学,愿意去学,让学生肯去钻研,愿意去探究语文知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在的遨游。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引导 探究式学习
        引言:语文是一个学生从小学习到大的学科,也是当代学生必备的知识,语文知识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紧紧相连,身为一个学生更有责任将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而老师应该做好传道受业解惑,尽自身所能的去帮助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文化知识,改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所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日常语文教学当中是很重要的。
        1.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1.1当前语文学习的现状
        首先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得到重视,开始倡导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但在很多学校和老师那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老教师,还是用着自己原本的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去出发,总是赶进度去教学,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不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同时核心素养的教学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学生也只是一味的去接受老师的教学,学习效率也不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相反学生的理解不到位会导致出现很多的问题,慢慢学生的遗留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了,不利于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的学习,成绩也不容提高。
        1.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自己去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探究式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比如诗词歌赋的自学,以及对课外书的探究,语文的知识不止于课本,课本外还有很多学生应该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有探究的意识,愿意去了解;二是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正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去培养他们这种探究式的学习习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老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也随之得到提高,学生的成绩自然而然就得到提升。


        2. 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2.1 老师改变教学观念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就必须走在教学时代的前沿,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要一成不变,既然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就不能一直用之前的教学模式,语文老师首先就要改变教学观念,激励学生自己积极学习,让学生自己把握住课堂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而不是老师一味地口头传述,学生被迫接受。在语文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相配合,一起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再得出结论,老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2.2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如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应该还是那么老旧,老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融入语文课堂,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出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课下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教学素材,课上老师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发的去学习,让学生接受的知识不再只是课本上的,帮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外知识,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老师也应该将语文课文内容与微课相结合,可以将课外书的内容融进去,让学生知道不只是课堂上、学校里可以学到语文知识,在别的地方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自足探究学习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3精准设置政治课堂的教学提问
        老师要明白课堂中的互动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而课堂提问就是最好的互动方式,老师在课堂中提出新思路的问题供学生去思考。问题不要太老套,老师的问题要足够新颖,让学生看到问题就想去探究,老师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把课堂变得灵活起来,在上课前,语文老师就可以把课上要讲的知识以任务或问题的方式布置下去,将学生各自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老师的任务和问题进行探讨,每个同学组内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互相探讨,选出小组内觉得最好的答案,然后老师抽查组内一位成员上讲台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也是小组成果展示的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老师再给出讲解,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根本,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老师给于奖励,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积极性,愿意自己主动去探究知识。同时,老师也可以和老师进行讨论,找出现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老师结合语文这门学科将探究出来的结论加以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
        结论: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老师要将自己老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得以很好的创新,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不再被传统教学观念所束缚,自身也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觉下去开展教学,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赜[J]. 倪冬燕.成才之路. 2018(18)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缓解学生心理压力[J]. 卫贝贝.课程教育研究. 2017(13)
        [3]逻辑思维是点亮小学生语文备考的明灯[J]. 周雨寰.语文月刊. 2017(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