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霞
成都高新区菁蓉小学 610000
摘要:在小学生基础学习过程中,识字和写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学生的写字和识字能力与学生的读与写有着直接的关系。像刚刚进行入小学的低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会接触很多抽象的识字,学生在认识与学习的时候,往往是记得快,但忘得也挺快。因此,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特点的生字,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拓宽学生是识字的路径,进而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与写字
一、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激法学生识字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因此学习的过程中,识字量会稍微大一些,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想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1]。在识字课堂教学中,通过融入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来识字写字,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汉字。比如,教师可以开展猜字谜、找朋友等一些趣味游戏,然后把这些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把教学课堂转化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这样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进来。例如,将猜字谜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当初识生字的时候,比如“田”字,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一个字谜:“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连。”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字谜指的是什么?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不仅开动自己的脑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既学习了生字,同时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通过形象记忆激发识字写字兴趣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与组织者。在开展识字写字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与写字方法[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语言、动作或者是笔画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引导学生将汉字和一些美好的事物给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教学生“看”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这个字的上面同学们观察是不是像一只“手”,下面目是不是就是“眼睛”,同学们观察这个“看”字,是不是像我们用手挡住了眼睛,抬头就像看天上的太阳一样。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会很快记住“看”字,同时也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三、尊重差异,重视识字教学与方法指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其年龄、心理及语言能力都还在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时,还要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识字写字教学策略。针对识字写字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重视识字写字方法指导,这样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才会提升[3]。例如,在教“树”字的时候,在将这个字出示给学生后,教师不要先急于教读学生,先引导学生学生去观察这个生字,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从生字的音、义、形三个方面观察,让学生自己动脑想怎样更好的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让学生和其它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生通过观察这个字后,很快就会发现“树”字的结构是左中右,它是由“木、又、寸”三个独立的字体构成的字,而且这个字和树木有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识字写字方法,同时也说出了和树相关的其它生字,如“林、枝”等。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要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一些动态变化的事物对低年级学生吸引力比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识字写字教学中,要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丰富的教学情景。比如说多美媒体教学,这种教学可以让抽象和复杂的生字变得更加具体和简单。例如在教“奶”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个字容易出错的点标出来,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演示,通过生动的图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将汉字表现出来[4]。五、结合生活经验,课外阅读识字
字来源与我们的生活,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如果可以能够结合生活,提高学生识字的敏感性,这样学生会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生活这个课堂,让学生对身边的生字进行主动地学习和认识。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识字写字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中掌握识字写字方法,体会到汉字带来的学习乐趣,通过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学习生活中的字,这样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才会实现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素兰.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提高低年级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4):49.
[2]张秀霞.浅谈农村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写字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3):640-641.
[3]舒乾敏.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7):75-75.
[4]刘显香.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的教学效果[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90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