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香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榕城初级中学 云南 曲靖 655400
摘要: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并且可以达成知识教学、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进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参与,并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主性的成长。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设计上就要重视自主学习,并以此为核心做优化,激发意识、保证参与、培养思维、提升效果、增强信心,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完成知识理解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
前言:课堂是初中生完成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开展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主观的去做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习中的差异性,教学的效果等,造成自主学习的开展较为单一,学生不愿意做主动地参与,知识教学和素养培养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做优化,让教学与学习达成统一,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也让教学的开展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有形化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自主”,也就是让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分析,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因此,在课堂设计上要激发自主学习意识,让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成为需要[1]。在方法上可以设计有形化的抽象数学概念,在知识导入环节激发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需求,从而能够“自主”,而不是接受。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简单地做概念分析,学生对坐标系中的各个要素理解很难达成,并且在坐标系的概念理解中也没有延伸性的思考。在设计中共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地理中的应用做出展现,并以班级中座位位置为资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此有形化的内容激发学习理解的兴趣,让学生想法要探索坐标系的概念内容,并能够在理解中有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得到了有效激发,使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可以顺利开展。有形化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主要以生活应用展示为主,使学生的观察和感知有具体地认识,也能让知识的学习有应用方面的思考,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建立。
二、建立探究性推理的过程,保证自主学习参与
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要能够完成知识的正确认识,但是受学习能力的影响,即使所有学生都有较高的兴趣去做自主学习,知识的理解也会出现无法完成的情况,影响教学的效率,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鉴于此,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设计就要建立探究性推理的过程,弥补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保证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参与,提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2]。探究性推理过程的设计主要以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为核心,渗透化归思想方法,将固定的数学概念设计成为一个推理探究的过程,有递进式的问题引导,所有学生也就可以参与到自主学习中,而不是等待最后的结论总结。
比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堂教学设计上,就将全等判定的定理做问题设计,通过以以边为基础的全等条件分析啊,以角为基础的全等判定定理讨论为教学过程,对定理的知识理解作思维引导,可以保证探究性推理过程的完善,逻辑推理思维得到了发展,知识的理解认识也转化为逐步推导和总结的过程,能够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在全等判定定理理解中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问题化知识的理解应用,培养自主学习思维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要保证思维的培养,推动问题化地理解应用,优化过程性的理解分析,并且在结构上做好引导,使学生能够去做深度探究,最终达成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比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教师就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为基础,在课堂设计上建立生活中的问题,以此让学生去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去做解决,能够增强学习意识,也让应用思维得到发展,强化基础知识的概念理解。但是在问题化理解应用的设计上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喜好,让知识应用有所实践,并在教学方式上也作调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认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3]。课堂中问题化的应用引导,能够让自主学习的知识理解有具体的完善过程,并且在形式上可以推动自主分析,完善应用思考和创新实践,使课堂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四、构建趣味性计算的练习,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数学知识教学中需要开展计算练习,巩固概念的理解认识,也提升数学成绩。但是在以往的课堂练习中,方式都是以典型题的讲解和重复练习为主,学生在练习中的主动性不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而且计算练习中也没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鉴于此,为提高课堂自主学习的效果,需要在课堂设计中构建趣味性计算的练习,增加数学计算的主动性,培养应用创新的能力。比如在《因式分解》这一课的课堂计算练习设计上,就以互动提问的趣味方式作为方法,组织学生之间设置问题、解决问题,从个人的知识理解出发完善知识的深度理解,并在计算教学中对创新性的思考,多样化的解题给予鼓励和表演,使学生有良好的感受,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成长。
五、优化课堂学习过程评价,增强自主学习信心
自主学习是一个主观上获取知识的方式,在课堂设计上不仅要让自主学习有序开展,保证知识教学的效果,更要培养自主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因此,在课堂自主学习教学的背景下就要优化过程评价,对于自主学习的行为做鼓励,并针对学习中的成长做正面鼓励,以此达成习惯培养,让学生能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比如在《分式的运算》教学中就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做正面评价,对于课堂中的主动提问、个人表达、运算分析都做鼓励评价,让学生可以正确定义自身的数学学习方式,有信心去完成分式的运算理解。
结论: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应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使教学的开展能够带动理解认识,也能推动深度学习,培养数学综合能力。但是在自主学习的课堂设计优化上要注意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教学与学习的结合,使教学的开展能够推动自主学习的参与,实现有效的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促进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贞.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J].考试周刊,2020(94):97-98.
[2]黄俊源.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115-116.
[3]汤财峰.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0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