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   作者:苏敏献
[导读] 自古以来,有感情的朗读一直是文人墨客表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方式

        苏敏献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凤岗镇桃花教学点  526432
        摘要:自古以来,有感情的朗读一直是文人墨客表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方式。在今天,新课程的改编还是以读为本,但是在小学课堂上,所谓的朗读只是跟着老师读一遍,毫无感情可言,这已经成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教学过程,没有目的,没有要求,也没有老师的明确辅导。所以,现在以新的教学方式开始指导学生的朗读,只有在思考中有感情的阅读每一篇文章,才能很好的理解文中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朗读方法;朗读情感;朗读指导
        引语:
        朗读一片文章最基本的就是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情感充沛,朗朗上口。而不是常见的摇头晃脑,语言平平。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能够让学生很快熟悉内容,理解要义,也就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情的朗读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学中的传统美德,因为,有感情意味着有思考,有思考就能学会感知作者的情感,就能受到作者的情感熏陶,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提高身体素养。
一、如何学习朗读方法
        首先是老师的教学素养。一般的语文课,老师很少去注重阅读细节,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表现一点,而学生的绘声绘色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此,如何学习朗读方法,不仅学生要学,老师也要学习。
        朗读的目的不是完整的读完一篇文章,我们要做的是该如何读,第一点就是酝酿情绪,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感情,悲伤、快乐、紧张、愉悦、甚至是哭泣它们都是,像小学一年级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里面的情感起伏就很大,毛主席看到人民吃水困难,就带领当地人打了一口水井,后来人就被告知饮水思源,学会感恩,其中包含欣喜,激动,感恩,这么多情感,需要老师表现出来,情绪波澜起伏,把学生带到这种氛围中,让他们体会这种情感,从而表达出来,小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老师的情绪他们完全能够学习并应用。第二点就是把握节奏,字正圆腔、语言流利,声音高低起伏,情感变化多端[2]。第三点就是学会思考,想办法把自己的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大哭,大笑,大喜,大悲,去感染别人,感动自己,让情感传递。
二、如何提升朗读情感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小学生有必要去学习用感情去朗读课文吗?会不会是在浪费学习时间,其实这也许就不是个问题,这两者并不冲突,反而有好处,那就是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用了感情的总会记忆深刻,而且完全能读懂。

这就需要老师去培养学生的情商,像小故事,小话剧,游戏等等,由老师组织学生去参加这些活动,比如“表情传递”,就是由一位同学说出一个有关表情的词语——微笑,下一位同学就要做出这个表情同时说出一个不同的词语——沮丧,就这样一个传递一个练习表情,让学生亲自体会这种情绪。在比如《七个小矮人》这个小话剧,公主,矮人,巫婆,每一个角色都不同,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完成表演,引导学生自主的去研究情感,表达情感。
        一句如果需要有感情的表达出来,那么它一定具备这些条件,语调一定有波动——简单的来说就是感叹、疑问、反问等等,语速有停动——像标点符号的停动,逻辑的停动,感情的停动等等,语音有高低——当你生气时声音就会自己的放大,难过时声音自然而然的就会变小,也就是说情绪的放大与缩小。所以抓住这些关键词经常练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三、如何去很好的指导学生
        一个班级只有一名老师,但是有许多个不同的学生,老师有属于自己的声音,但是学生却有不同的声音,因此阅读也有不同的方式,在五年级上册中《牛郎织女》一文,就可以很好的用来指导学生,首先根据学生声音大小的划分,从默读到轻声读再到大声朗读循序渐进,让学生熟悉内容,然后在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划分,从快速浏览到略读再到慢慢的精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在根据学生的多少分组,由单独阅读旁白和男女分组阅读再到集体阅读,把这篇文章我们的用感情表达出来。也可以在课上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划分,有思考阅读、自由阅读、领悟阅读等等,在课下根据学生的个性划分,有分角色阅读、说唱阅读,动作阅读等等[1]。
        朗读变化无穷,但是感情是不变的,所以当学生在朗读中掌握不了节奏时,就有老师去引读,把老师的激情传递给学生,当学生体会不到阅读的情感时,需要老师出来范读,把情感表现出来,当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情绪时,由老师主动去带读,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以此来发现阅读的乐趣。当学生在语言上有不当时,老师应该有目的的去领读,以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阅读技巧。所以说,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做出最好的指导和帮助。
四、结束语
        语文作为一门文学教育,最大的亮点就是“朗读”,书读的越多,知识累积就越是丰富,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就不会有烦恼,朗读有很多方式,但是一定要带着思维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与文章产生共鸣,发泄自己的情感,作为一名小学生,打好阅读基础是必要的,它会在你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展现出自己的魅力,良好的朗读习惯不仅改变你的语言,还能够提升你的气质,及你的时候环境,让你有品位有涵养。
        参考文献:
[1]徐岩,《小学语文》[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薛卫民,《语文》[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