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   作者: 曹松源
[导读] 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老师们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

        曹松源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西街小学  713500
        摘要: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老师们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老师们应该把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作为首要目标,让我们的小学生们能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时,掌握怎样去进行学习,在掌握小学数学所需要的知识实践过程中就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世界观。本文主要基于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小学生的参与性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有效途径
        引言: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有没有学到东西,数学老师讲课的方式是否有效,这与学生们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小学生们有效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样小学生们才能够掌握数学的知识,从而可以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成长。
        一.差异化教学
        我们都知道一般在自己动手实践才能够更好的记住教学的内容。体验性教学是素质化教学的今天,我们作为老师要努力做到的,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让小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小学的数学老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来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对与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小学的数学老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做习题的时候适当的加大难度。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小学的数学老师需要注重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应用,及一些学习的技巧。对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注意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们设计阶梯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这样能够保障每一位同学能够在课堂当中收获知识。
        二.引导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数学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活动的场所,在小学的数学课堂当中,让小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是尤为重要的,而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当中,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堂当中,数学老师需要结合课本上的内容为学生们创建动手实践课堂,如:摆、画、拼、折等这种些的活动,尽量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如我们在学习平面图形这一模块的知识的时候,小学的数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制作风车,首先教师让学生们先拿起一个长方形的纸,然后在把它们裁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然后在将一个正方形的夹角进行对折,将正方形的折叠部件划分为三个三角形,然后在将其用剪刀沿线顺线地剪开,注意不要被剪断,最后在将其进行装订,这样学生们在旋转风车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更好地了解,图形与画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区别。同时又能够自己去探索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且在小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动手实践,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图形概念。
        三.提倡学生们间合作学习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比较简单的,也是可以为学生们树立自信心的一种教学方式。

另外,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采用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们参与度最高,最有效的方式。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进行分组,然后在课堂上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参与教学的课堂当中,当然合作教学的前提是,小学的数学老师需要根据教材为学生们创设合理的教学课堂情境,然后进行课堂情境和教材内容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在课堂的知识生成中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前学生们合作学习交流的时候,老师主要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们解答问题,师生间交流是单向的,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出来,老师不仅是指导者,也可以是引导者、参与者,师生间交流是双向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小学的数学老师在分组讨论的时候,需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事情做,小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来进行为小组分工奉贡献自己力量,而不是依赖学习好的同学。老师要杜绝这种的现象出现,不然不仅达不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还不利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四.在班级中建立激励机制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人潜能的挖掘与外界的激励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外界的激励,那么我们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左右,而在外界的激励后我们自身的潜能可以发挥到本身水平的70%左右,这就明显的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来自外人的激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小学的数学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数学课堂上设立一个鼓励机制,作为一名数学的老师在面对小学生们犯错或者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以责备的语气去质问,这样不仅不能让小学生们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且还会让小学生们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对于学生做的好的方面需要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肯定,这样就会增加小学们的自信心。如:小学生们在课堂上遇到学习困难,而无法完成数学作业时,小学数学老师需要了解学生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们提供帮助,可以在课堂上放慢讲课速度,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等,并且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要对学生们的进步进行表扬和肯定,让小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善意,让小学生们可以对数学产生兴趣。
        结语
        总之,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小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决定了数学老师课堂效率的高低,所以小学的数学老师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老师们还需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杰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浅谈[J].考试周刊,2018,(A0):109.
        [2]李圣寅.聆听每朵花开的声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J].双语学习(乌鲁木齐),2018,(6):66-67.
        [3]张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6):110.
        [4]刘梅英.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