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数学课打造体验式学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   作者: 季弘群
[导读] 作为一种基于素质教育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季弘群
        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  224005
        摘要:作为一种基于素质教育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在保障学生自身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记忆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的重要战略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数学课程,就“学生体验式学习”有效性手段的打造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由此在不断提升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同时推动他们的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有效性打造策略
        
        引言:“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感官刺激中形成完善知识体系、全面掌握课程知识以及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需在秉承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前提下,依据学生实况来优化课程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或动手实操中明确了解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由此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为学生全面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就目前来讲,“体验式教学”在实施中,由于目标不明确、策略不合理、理念不先进等问题的普遍化存在,再加之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阻碍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性培养,为此对“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不断调整,是保障学生“体验式学习”高效化的重要战略基础。
        一、在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前提下创建教学情境
        作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化创设“情境”从某方面来讲,可在有效性刺激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为数学教育事业的良性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近年来伴随新一轮基础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整体情境设置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除了要秉承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外,与此同时还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认知规律),以学生学习需求、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突破口通过打造体验式课堂和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在《旋转》教学时,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课程学习的同时保障了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以此在有效巩固学生知识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基础上,实现了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可拿出“风车”模型,在转动风车时询问学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以及“风车的运动轨迹图形像什么?”等问题,由此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在不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自身专注度,最后教师通过整合学生回答的问题来引出本节课的课程内容,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接收,与此同时在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较为孱弱,为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工具,通过动画、视频等方面展示平面图形的“旋转”过程和产生的立体图像,在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探究来强化和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实操来讲解课程知识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在丰富学生想象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对于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由于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存在一定不足,若教学中教师始终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与此同时对他们全面化发展而言也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体验式教学”模式落实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课堂引导者的作用,在结合学生能力、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他们自身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为学生与师生间有效性沟通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时,为增强学生的推导能力以及强化他们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在落实“体验式教学”时可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而后通过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工具进行图形直观化呈现,让学生找出图形转变前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用数方格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得出平行四边面积公式是长乘高,至于在推导“梯形面积”时,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将各种图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进行有效整合来进行科学探索,通过这种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解和转变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化他们的空间认知。
        三、结语
        综合而言,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在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化发展,为此要想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需在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通过对“体验教学”模式的落实策略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在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验式学习”课堂的前提下,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兆军,张建东,李薇薇.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57.
        [2]钟柏芳,徐海华,张建东.浅谈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2):99-100.
        [3]张英,李志涛,张家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体验式课堂学习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7,12(Z2):108-109.
        [4]陈玉华.小学数学课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构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2(10):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