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晶
山东省夏津县银城街道东队小学 253200
摘 要:什么才是高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论述指出“把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强化教育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1] 教育是国之大计,小学教育更是基础。现阶段不少小学教育中存在“满堂灌”“鸦雀无声”和课堂冷场的情况。究其原因,不乏教师备课不充分,未能因材施教做好引导,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因循守旧沿用传统教育模式,授课单一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等因素。本文将根据上述原因,着重探讨几个可以改善的方向和角度。
关键词:教育;高效;数学;以人为本
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执行者和引导者,不应该只有“勤劳”“守时”和40分钟的按部就班的基本品质。学会自我反省,多思考多钻研才是新时代下基础教育的关键,也是让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且受欢迎的关键。
一、学生为本,发挥其主动性
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备课和讲授。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模式和“我说你听”教师作为课堂主导的陋习。我们要明白,讲完不等于学完,听懂了也不等于学会了,新时代下的小学生受到来自高质量父母的早教和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的影响,学习意识和对新事物的认知思维更加活跃,有时他们的天资聪颖甚至会让人大吃一惊。教师更应当及时抓住课堂教育的机会,从学生们关心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一次节假日后的数学课堂上,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认识并学会《乘法的估算方法》与多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先从实际生活导入的原则,我先问了同学们节假日都去哪玩了,然后引用一个学生的例子,引出假设一个旅游团29人一起去某“网红公园”赏花,每张票5元,导游带了200元是否足够所有人进去观看的例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回答,各自说明计算方法和理由。进而引导学生化繁为简,假设有30人则需要30X5=150元,如此得出30人的费用已经满足,29人更加富余的结论。而类似这种“够不够”的问题则可用估算法,也即是≈符号为标记的计算方法。最后告诉学生,其实生活中经常用到估算法,如爷爷奶奶出门买菜拿钱的时候,比赛场馆里最多可以坐多少人的时候等。多次举例引导学生估算,不但可锻炼他们的数感,更能激活大脑培养直观能力。
二、充分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认识到,只是学到技巧而未对数学原理达到充分理解,以及没有技巧的数学学习,都是学不好知识的。”[2]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提前做好备课和教案。提高自己本学科的学科素养,懂得所教内容来龙去脉,教授学生触类旁通,以新方法解决旧问题,新问题寻求新方法。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即便是数学老师,也需要掌握讲授的语言。有人说,数学师世界上唯一通用的语言。[3]规范精确的使用它,会影响到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效率和质量。举例说明,在准备《千克与克》这一课时时,我提前预留了一个课前作业,让同学们每人带来一样自己家里的物品,如一个苹果,一袋薯片,一包小米等。而后再教案中标记好教学目标,即认识千克与克的质量概念,了解它们的实际用途与懂得简单换算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猜测自己所带物品的重量,并用教具为大家演示称重,进而认识到g与kg的区别,感受其手感重量。告诉学生kg这一国际单位制是表达质量的基本单位,而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斤两斤等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1kg=1公斤=2斤的换算联系到日常生活中,让数学真正为实际生活所用。最后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脑筋急转弯“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谁更重”的问题,供大家分享分享讨论,增加课堂的活跃度和趣味性。
三、信息技术,发挥其创新性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将多媒体技术与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运用到课堂上来。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提高学习效率,对青少年接收和吸纳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弥补书面教材的不足之处和不及时性。具体可由影、视频、动画等形式加以演示。如讲授小学三年级数学《轴与对称图形》时,可通过非遗作品剪纸的视频展示,与同学们分享传统文化之美,进而揭示出对称剪裁的原理和技法,以及传统建筑的图片如故宫、天坛、瓷器等,由图像到几何、由立体到平面,将枯燥的图形活起来,便于理解本节课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辅助,可帮助教师省掉不必要的赘余口舌,便于学生快速学会,激发想象。
结语:
教师需要明白,无论教育还是学习绝不是只靠勤奋就可以成功,新时代下的基础数学教育,更多需要的是教师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善于反思钻研的态度和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尝试。如何将每节仅有的40余分钟变成富精华、有营养的快乐时光,有用课堂,让同学们每堂课学有所得,是我们必须思考和改变的方向。
参考文献 :
[1]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方润;《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知识储备汇编》[J].安徽:2013.24.021.
[3]李大潜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大会上的演讲.上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