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慧连
广西宾阳县黎塘镇第四初级中学 530409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要紧扣教学目标,融入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学生的学生逻辑思维探究能力有着紧密的关联。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水平还无法达到新课表标准的要求,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全方面的层次。数学学科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将课程体系和探究性活动有机整合。对于数学学科的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本文对乡镇学校数学教学进行分析,对提高乡镇初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镇学校;初中数学;创新性思维
一、前言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陈述数学学科性知识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解读,不应该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次。更应该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融合,寓教于乐,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故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整合数学学科的多板块内容,探索新型模式,运用长效方法,实现教育目标。
二、培育问题意识,为创新思维奠基
乡镇学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初中生认知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深层次的阶段,对于数学学科的陈述性知识还停留在短期记忆的层次。针对这一学情,教师要从数学教学的实践出发,关注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的提升。这是立足于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学生的长足发展的角度,进行数学教学探索的初衷。基于此,教师要以数学教材为基点,夯实学生的基础,关照学生的创新水平,探究数学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实践性方法。
培育创新思维的关键点在于问题意识的引导。例如,在教学生“相反数”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创设了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明确相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所有和为0的数都是相反数吗?”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印证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有学生通过数形结合,通过画坐标的方式论证这一问题。学生通过画坐标轴,一对发现相反数到0点的距离相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探究方法有很多,只要肯动脑,就能够找到形象的方法。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也无形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探究性方法,拓宽学生创新视野
教无定法,学有忧法。
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育创新性人才”,本着这一宗旨,数学教学的目标必然会拓展到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创新情趣等各个方面。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在于加强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创新思维综合性素养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联系。学生能力提升的趋势与认知、习惯、思维、创新、意识之间存在着多层联动的关系。在这一语境下,创新思维模块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数学教材在编辑课文时,必然会关照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激活学生的潜能。这是非常深层次的目标。教师关于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接受和转化。如果只停留在最浅层的水平,学生在短期的学习中能够记忆到的知识点必然不会会多。这也决定了数学教学的层次。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指向,数学课堂必然不能一言堂,更不能填鸭式教学。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这个版块时,教师可以注重探究性方法,坦克学生的创新视野。几何图形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不要以固定的思维教育学生,而应该用探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画两个全等三角形,假设为全等三角形ABC和DEF,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果学生说错了,也不必急着否定,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再观察图形,找到全等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循循善秀,学生不仅能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思维,形成勤思考的好模式。数学学科的思考和联系是立足于探究性教育的基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息息相关。
四、小结
数学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初中生创新认知的基础性还不扎实。创新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深层次的要求。创新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具有必要性。毋庸置疑,对于数学学科教学的综合性要求是新课标的重要关注点。数学分为算数、创新思维、逻辑、应用等各个层次的范畴。数学教学的目标涵盖了创新教育的基本面。教师关于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接受和转化。如果只停留在最浅层的水平,学生在短期的学习中能够记忆到的知识点必然不会会多。这也决定了数学教学的层次。因此,教师要注重以目标为导向,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探究中成长,发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中探究,形成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彦才.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与互助模式及其实施策略探析[J]. 科技视界,2017,(28):234+244.
[2]徐海舫. 挖掘美育资源 享受美丽数学——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66-68+81.
[1]孙延洲.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