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巧引善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   作者:  张保国
[导读]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核心关键,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

        张保国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马集高小  441119
        摘要: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核心关键,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大部分小学老师认为提问很好,不需要提前准备。结果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回答或也没能力去回答。学生们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究,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改善这种状况,教师需要重视提问,运用一定的提问技巧。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习;课堂提问;有效提问
        引言
        小学生在学习抽象理论知识方面存在许多困难。熟练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教学方法,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深化思维,引导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中自主成长,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核心能力。
        1.进行探询性提问
        什么是探询性提问呢?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去探究,要让学生去询问。这样的提问具有试探、寻求的语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教师一般可以将其运用于学生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但是不能说出其的原因的时候。
        例如在教学“10的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桌子上一共有10个苹果,被一人吃掉3个,接下来怎么列算式才能将其表示出来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算式10-3=7列出。虽然学生这时回答出来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学生不一定真正的理解了这一算式的含义,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师的引导将其列了出来。所以,教师要提出具有探询性特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如:这个算式代表的是什么?在听到这样的问题后,学生会进行深入地思考,并结合前面的题目这样进行回答:10代表的是苹果总数量,3代表的是吃掉的苹果的个数,得出来的7是指剩下的苹果的数量。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理解了减法算式的运用方法,还学到了新的知识,从而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1]。由此可见,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提出具有探询性特征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以让学生将新的学习信息掌握,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巧用评价的作用,增强学生提问自信心
        渴望学习,喜欢多问问题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大多学生们在课堂上气氛沉闷,问的问题越来越少,导致整个课堂没有一点活跃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学生并不害怕提问,而是他们害怕提问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过程,受到批评;他们害怕提问会让学生发笑,被看不起。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的态度造成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2]。


        如学生在提出有重要性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的提问不够完整时,教师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要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态度并耐心引导与鼓励;当学生提出某些“离题”“出格”,甚至“异想天开”的问题时,教师不能对其想法进行批评与挑剔,要因势利导,及时指正错误,使之纳人“正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评价,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就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敢于说出心中所疑,才能启动学生思维,积极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鉴赏有别、评价有度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敢于提问。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问道:你们想了解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什么知识呢?问题一出,只见一个个脑袋往下缩,这是教师不应该马上就去批评学生这种行为,而是鼓励孩子说“不管你们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为你们的勇敢而骄傲。”那么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孩子的提问积极性,进而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如“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明显变少,面积公式怎么可能一样?”、“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与高有关系?”,这些问题提问出来,教师应该给与赞美和表扬,鼓励学生尽量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多利用这种形式提问。教师利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情感信息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态度,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增强自信心,才会敢于怀疑、敢于提出问题。
        3.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变现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动力不足和认知偏差等问题,让小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的知识和经验需要被发现、被认识和被看见。当自己的自主认知经验被他人认可时,学生的知识感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固化。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学生课堂行为的评判者和评价者是教师,教师是课堂中唯一的“权威”,这就导致了课堂评价的片面性,损害了课堂的民主性。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寻求,不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巩固学生的主动认知,保持学生主动寻求的积极性。
        例如:在"倒数的认知"这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了自评,让每一名学生根据同学档案点评标准来针对每一名学生的行为做出评分,在自我的反思中充分地明确了每一名学生的优劣势和缺陷。然后,我们可以让每几名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单位,进行一次组内的互评,并根据小组内部的成员相比较对彼此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小组的每位成员进行角色调整,提高团队的配合默契[3]。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整体情况进行有效总结性评价,重点夸赞活动中优秀的学生和小组,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小学生的主动寻求行为,应学会利用信息优势和情境,降低学生主动寻求的难度;突出合作探究的原则,丰富学生主动寻求的空间;实施多种教学评价方法,保持学生主动寻求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持续有效的教学支持下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徐云.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技巧[J].散文百家,2020,(24):282.
        [2]施宇红."巧引妙问"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2020,(23):59.
        [3]黎才好.善提问促成长——数学教学之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0,(40):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