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   作者:徐朋勃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新时代教育目标的确立,

        徐朋勃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新时代教育目标的确立,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素质教育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融合素质教育下的新型教学思想,研究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关键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 关键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由此可见,新时代的高中数学教学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局限,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基本的教学工作。

一、简要分析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育问题
        由于应试教学体制的影响,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成绩水平就是学生数学学习好坏的一个主要衡量标准。部分教师为了能够加快教学进度,在教学时,往往把课堂紧紧抓住,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得十分紧凑,忽略了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养成,学生在学习时,也很难有一个自由探究和知识消化的空间,教师单方面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就利用题海战术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很难达到现代化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在传统高中教学中所存在的教育问题。
二、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
        基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需求,和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各方面发展,拓展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思路,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所蕴含的魅力。因此,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应用意义。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设置有效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种充满理性的艺术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那么不仅能够有效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学习探究力的目标。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内,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力,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把握数学重点。为了能够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数学自主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师展开高中数学中“集合”这一板块的教学时,首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一定的时间预习二十分钟左右,为数学探究课堂的展开做好准备。其次,教师也需要整合“集合”的数学知识,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通过一些简单而丰富的教学视频和图片的融合,为学生设计阶段化、层次化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思维。在正式的“集合”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个与集合有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提问和引入: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常用的集合表示方法有哪些?集合中的标记各代表什么意思?并在幻灯片中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应的例题,鼓励学生大胆地举手展现自己与集合有关的预习成果。
        随后,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在提前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并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进行主要分析,让学生能够结合幻灯片中所展示的具体例子,掌握不同的集合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两个例子是否属于同一集合?如何用描述法表示不同的集合?等等,在完成第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时间,大约十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一些自主学习和消化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完成以后再展开下一阶段的教学。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更能够充分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构建生活数学情境,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学都与我们的生活关联极大,而这种与生活联系较广的学科,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利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生活实践。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目标之二就是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构建生活数学情境等有效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情境再现,促进学生数学生活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合理把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提问解决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广度性、复杂性的特点,特别是在高二数学的学习中,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将高中数学的学习推进到了最后的阶段。因此,为了能够利用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梳理和把握高中数学知识,通过数学教材单元的学习,明确数学学习的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从而迈出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法的第一步。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应从第一小节开始,逐步为学生梳理和记忆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公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三角函数知识在数学问题中有哪些主要的应用?基于此,教师在进行三角函数教学时,应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三角函数的意义与概念,让学生明白三角函数的来源与具体应用,随后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完成三角函数图的绘制。在基本知识学习完以后,教师则需要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为学生选择和设计较为典型的三角函数问题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从而在夯实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应用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于生活研究的实际应用性科目,简单来说,大部分高中数学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师必须深度把握数学这一特点,在带领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为学生创建具体的数学场景,将数学问题与生活中的场景进行一个深度融合,带领学生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概率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先用一个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进行问题引入(骰子概率问题、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问题等等),或者利用视频等形式为学生打开高中概率学的大门,利用具体的生活情景,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眼光,让学生把学习视角放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中,并进行相应的概率学习讨论。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在保持课堂纪律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问题讨论,并在提出问题后,带领学生解决概率中的基本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概率的意义以及应用问题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教学侧重点,利用有效的数学问题,全面展开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问题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灵活解决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全面总结问题,帮助学生科学把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为学生架构一个高效的应用数学问题学习课堂,从而在层次性、递进性的数学问题教学法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思考和解决能力。在新时代的高中数学中,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更加符合新青年一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展现了我国教育不断进步、发展的魅力。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展开教学活动、设置问题情境等多样的教学办法,培育学生在学习中的各方面关键能力,从而导引学生热爱学习、乐于探究,为祖国培养具有深度数学学习思维的新一代青年!
参考文献:
[1]于海.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 黑河教育, 2020(1):24-25.        
[2]符仲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6):168-169.        
[3]周吕增.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 000(01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