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下初中化学与德育整合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   作者:吴良
[导读]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成为各科教师关注的重点

        吴良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215121
        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成为各科教师关注的重点。初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探究精神与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要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思考的能力。而当前的化学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才能将课堂主体归还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化学;德育;教育
        引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态度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正处于三观构建的重要时期。新时期,初中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阻碍,包括互联网信息、国际文化思潮等,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以生定教,解决教育中存在的新问题,为他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充分利用化学发展史
        以生为本的重要一点便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开展德育活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层次来科学处理教材,有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融入自己的见解,并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背景进行重组整合,分层分类地选取合适的德育内容,加工出丰富多元的知识和素材,激活个性化课堂。要逐步引导学生在过程中仔细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点并不难,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化学发展史,从学科的萌芽阶段到如今体系成熟的阶段,经历了重重变革和探索。化学是对自然界事物组成、变化的一种科学阐述,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能力有限,运用历史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例如在讲解《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先讲述拉瓦锡对元素的定义,他是第一个发表现代化学元素列表的化学家,然后再到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率。任何真理最终被定义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发展,是无数科学家们、化学家们不断努力、勇于探索获取的。通过对化学史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历史上杰出化学家的崇敬之情,在他们创造和发明的背后,都赢藏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动力和学习的灵感。化学知识是经过大胆提出、不断实践和改进、然后再运用事实验证的曲折过程才形成的。
        2.充分借助课堂教学
        化学教材中有着很多理论性、思想性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是为了教而教,应当深入挖掘潜在的思想内容,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燃烧与灭火》这节课中,通过实验讲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在面临火灾时应该如何逃生、自救。以电脑学生树立辩证思维: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能够让事物按照特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

虽然化学知识表面上看与德育格格不入,但深入分析,便能发现每个化学现象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就拿本节课来说,便可以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慌张,更不能病急乱投医,而是要沉着冷静,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时,可以讲解石头、沙子和水的故事,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三种物质,但却能毫无间隙地装在一个桶里。这个故事既能够让学生明白分子是有间隙的,同时感悟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要懂得谦虚,利用优点来充实自己。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科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践行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设置实验内容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突出重点,巧妙突破。例如在开展氧气的制取这一实验时。制取氧气所需要的物质有很多类,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等,装置则包括试管、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等。先让学生思考哪个方案最经济,效益最好,并说明理由。答案是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这种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便捷。在开展实验后,教师要引申内容。即实验所得的物质有氧气和水,而这两种物质都是无污染的,并且实验过程不需要加热,节约了能源。通过本实验,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
        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集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效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十分重要,同时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顾及他人感受的精神,这对于他们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有益处的。例如在进行试管液体加热的实验时,要给学生讲解液体沸腾喷出试管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学生便会懂得在过程中避免将试管口直接对着他人,伤及他人。还有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氢气在空气中极易发生爆炸,因此要顾及到空气的“情绪”,不能一意孤行,否则铜会从红脸变成黑脸,即铜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教导学生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做什么事,都不能随着自己的小性子,而是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谦让,这样才能达到同一个目标。
        4.结论
        细节可以见人品,化学学科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德育知识,除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应当讲究德育的方法。所谓以生为本,就要因材施教,关注班级的每位学生,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们进入丰富多彩的化学天地,享受实验的乐趣,体验认知的过程,完善独立的人格。作为教师,应当恪守师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品德和外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理应做到端庄文雅、谦逊和气,礼貌待人,避免使用生硬的语气命令学生学习,这样反而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达不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学科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J]. 郭鹏.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3) .
        [2]探究初中化学德育渗透举措[J]. 刘万林.  新课程(中学). 2018(04)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